使者匆匆離去之後,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一片譁然,諸位武將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只見那身經百戰的常遇春上前一步,抱拳施禮道:“陛下啊,倘若這倭國此番當真誠心求和,並願納貢稱臣,不知陛下您意下如何,可否對其網開一面呢?”
而端坐在龍椅之上的張無忌,則是目光如炬、堅定不移地回應道:“常愛卿有所不知,這倭國向來狼子野心,難以揣測其真實意圖。即便是他們此刻假意求和、照章辦事,但咱們也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其賊心不死,再度興兵犯境吶!”
數日光陰轉瞬即逝,那位去而復返的使者終於又踏入了大殿之中。只見他面色凝重,快步走到殿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顫聲說道。
“啟稟陛下,小的此番歸來,乃是帶回了豐成秀吉大人給陛下您的回覆。只是……”說到此處,使者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有些猶豫不決。
張無忌見狀,微微皺起眉頭,追問道:“但說無妨!究竟怎麼回事?”
使者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接著說道:“陛下,我家元首看過您提出的條件之後,覺得實在是過於苛刻,因此無法應允。”
聽到這裡,張無忌不禁感到有些詫異,面露疑惑之色:“哦?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前來呢?”
此時,只見那使者一臉無奈地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書信,雙手呈遞給張無忌,同時戰戰兢兢地回答道:“回陛下,我家元首雖未答應陛下您的要求,但卻命小人送來這封戰書。還望陛下看在小人一路奔波、畢恭畢敬的份兒上,能夠饒小人性命一條啊!”
張無忌接過戰書,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心中暗自思忖著,覺得眼前這位使者倒也算是個有趣之人,如此懂得審時度勢著實有些意思。
於是,張無忌朗聲道:“好!既然你已將戰書送達,那便暫且留你性命,速速退下吧!”
聽聞此言,那使者如蒙大赦一般,趕忙連連叩頭謝恩:“多謝陛下隆恩!多謝陛下!”
隨後,他便連滾帶爬地退出了大殿,生怕張無忌會突然改變主意。
待使者走後,張無忌也懶得看戰書,直接就一把火給燒了。
“徐達!常遇春!範遙!你們三人各自率領十萬士兵,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要攻城拔寨。”
三人齊聲應道:“末將遵旨!”
徐達率先開口:“陛下,末將定當不辱使命,一舉蕩平倭國。”
常遇春也拱手說道:“陛下放心,我軍將士早已摩拳擦掌,定讓倭國賊寇有來無回。”
範遙則道:“陛下,臣必竭盡全力,助大軍凱旋。”
張無忌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堅定:“諸位愛卿,此番出征,只許勝不許敗。朕在石見縣,等你們的好訊息。”
第二日,大軍出征,旌旗蔽日,士氣高昂。
張無忌站在城樓上,望著遠去的軍隊,心中暗暗祈禱:願將士們旗開得勝,早日凱旋。
徐達率領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倭國數座城池。
常遇春的部隊也是勇猛無比,所到之處,倭國士兵聞風喪膽。
範遙的隊伍則負責後勤補給,保障了前線的物資供應。
然而,倭國也並非毫無抵抗之力,他們組織了多次反擊,但都被明軍一一化解。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徐達親自衝鋒陷陣,鼓舞了士氣,最終明軍大獲全勝。
訊息傳到京城,張無忌大喜,下令犒賞三軍。
隨著戰爭的推進,倭國的局勢愈發危急,豐成秀吉開始感到恐慌。
“啟稟元首,明軍在三個月內,攻陷我國十六個城寨,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