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作息中的能量與安排

在作息方面,主要涉及兩件事,“作”與“息”有著不同的內涵。

“作”主要體現為能量的消耗,而“息”則側重於能量的聚集與補充。

能量的補充因人而異,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方法,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甚至每個人所需的能量型別也各不相同。

如果採用了不恰當的補充方法,或者補充了不適合自身的能量,可能會帶來不良影響。

比如,一個人需要土屬性的能量,卻補充了金屬性的能量,就會造成能量失衡。

從白天的活動消耗情況可以觀察到人們對能量補充的需求。

例如,經常罵人的人,由於過度用嗓,嗓子容易疼痛,這就提示可能需要補充相關能量。

以前唱戲的人,睡覺前會切一片梨放在口中,次日取出時梨會發黑,這是因為梨能夠補充肺氣,對他們的嗓子起到了滋養作用。

梨作為一種水果,具有一定的特性,在某些情況下能發揮獨特的作用。

當用眼過多時,可以考慮補充肝氣。

用腦過多時,則可補充心氣。

再比如假期去爬山,下山後會感覺腿腳沉重,不如平時靈敏,甚至磨出泡。

這是因為爬山活動對身體的消耗較大,尤其是對筋的消耗,此時就需要補充筋的能量。

在這種情況下,有時甚至需要拄著柺杖,手腳腕可能還會起包,出現筋膜炎等情況,所以要注意活動的程度。

另外,還有一些情況需要補充脾和腎的能量。

比如,當人們經常感到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可能是脾的功能較弱,需要適當補充脾的能量。

可以透過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等。

而對於經常腰膝痠軟、體力不支的人,可能是腎的能量不足,可適當食用一些補腎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同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充足的睡眠對於脾和腎的能量恢復也至關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作息,選擇適合自己的能量補充方式,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有的人喜歡為自己製作一份作息時間表,安排自己的一日作息流程。

這裡舉一個例子作為展示,不一定合理,大家如果想要為自己製作一份作息時間表,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參考與修改。

——

《未實踐?健康作息時間表》

一、早上

- 5:30 - 6:00:起床(起床後先喝一杯溫水,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

- 6:00 - 7:00:運動(可以選擇慢跑、瑜伽或者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增強體質,提升活力)

- 7:00 - 8:00:早餐(營養豐富的早餐,如全麥麵包、雞蛋、牛奶、水果等,為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提供能量)

- 8:00 - 9:00:洗漱、整理(洗漱後,整理個人物品,準備出門)

二、上午

- 9:00 - 10:30:工作或學習(集中精力,處理重要任務或學習新知識)

- 10:30 - 11:00:休息(起身活動,放鬆眼睛和身體,如做簡單的伸展運動)

- 11:00 - 12:30:繼續工作或學習

三、中午

- 12:30 - 13:30:午餐(適量攝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蔬菜,保證營養均衡)

- 13:30 - 14:30:午休(午休可以緩解疲勞,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

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