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五行大轉盤之今天你土嗎?

木,東方,春季,生髮,肝,膽,青,酸,目,怒,筋。

火,南方,夏季,炎上,心,小腸,赤,苦,舌,喜,脈。

土,中央,長夏,生化,脾,胃,黃,甘,口,思,肉。

金,西方,秋季,收斂,肺,大腸,白,辛,鼻,悲,皮。

水,北方,冬季,閉藏,腎,膀胱,黑,鹹,耳,恐,骨。

先展示一個整體的概念,然後我們詳細分析一下五行的細節。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概念,五行與人體、自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木,代表東方,與春季相應,具有生髮之性,關聯人體的肝和膽,在顏色上對應青,味道為酸,肝開竅於目,情緒上體現為怒,身體組織是筋。

火,象徵南方,夏季的特性與之相符,其性炎上,對應人體的心和小腸,顏色為赤,心開竅於舌,與舌相關,情緒是喜,身體組織為脈。

土,位於中央,長夏季節體現其生化特點,關聯脾和胃,顏色是黃,味道為甘,脾開竅於口,情緒為思,對應的身體組織是肉。

金,代表西方,秋季呈現收斂之態,與肺和大腸相關,顏色為白,味道是辛,肺開竅於鼻,情緒是悲,身體組織為皮。

水,象徵北方,冬季體現閉藏特性,關聯腎和膀胱,顏色是黑,味道為鹹,腎開竅於耳,情緒是恐,身體組織為骨。

五行對應五個方位,也對應五個時節,其他的都好理解,這個長夏大家或許較為陌生。

長夏處於四季的過渡階段,不像春、夏、秋、冬那樣有明顯的氣候特徵,但在中醫五行理論中卻有著獨特的地位。

它代表著一種較為穩定、平衡的狀態,此時人體的脾胃功能也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調節時期。

關於長夏,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指每季第三月,貫穿一年始終。

具體是這樣,把每個季節交替的最後 18 天左右時間都算作長夏。

這樣一年四季皆有長夏,以強調土氣在一年中的重要性和連續性。

而另一種說法,也是比較常用的解釋。

長夏可以看作是一年中生命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一般指農曆六月,也就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裡的“三伏”。

在這個階段,大自然的能量逐漸從生長轉向收斂,人體也相應地進行著內部的調整和平衡。

脾胃在長夏時期起著關鍵作用,負責消化吸收和運化水谷精微,為身體提供持續的能量支援,就像中央大地,源源不斷地向四方輻射能量。

當土不應季時,人會不愛吃飯。

一方面,當土不應季時,意味著脾胃的功能未能與相應的季節特點相協調。

脾胃主運化水谷,若其功能失常,消化吸收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導致食慾下降,表現為不愛吃飯。

比如在非長夏季節,若人體因各種原因(如外感邪氣、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使得脾胃功能受損,不能正常運化水谷。

就如同土不應季一般,不能發揮其生化氣血、消化食物的正常作用,進而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

另一方面,從五行生剋關係來看,若其他四行(木、火、金、水)出現異常,過度剋制或反侮土行,也會使脾胃功能失調,表現為不應季而不愛吃飯。

例如,肝氣過旺(木克土)可能會橫逆犯脾,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佳。

當然,在六月底,當小夥伴們快放假的時候,心情往往比較激動,此時火氣上揚。

然而有趣的是,在中醫理論中,這火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滋生土氣,使得脾胃功能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態,胃口一樣良好,能夠發揮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