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呀,剛坐下沒多久,心思就像脫韁的野馬,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總是坐不住呢?
為什麼有時候不能安安靜靜地連續坐上一段時間,把一件事情完整地做完呢?
還沒開始好好修煉,自己的心思卻飄到九霄雲外去了。
難道是別的地方有什麼特別誘人的東西嗎?
比如說,自己喜歡的小說發新章節了。
或者手機上的群聊彈出了新訊息的提示框。
其實啊,這些說到底就是“神”沒有留在當下。
人雖然還坐在書本前面,可心思早就不知道跑多遠了。
這就是所謂的“神不駐”的狀態,意思就是沒辦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總是一不小心,就被外界的各種事物把注意力給分散了。
結果就只是摸熟了書扉頁,什麼都沒做好,也沒有什麼收穫。
要是長此以往的話,人就會變得“腎虛”哦,心和神也會變得“虛”弱。
從外表上看會特別明顯,眼睛看起來迷迷糊糊的,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
而且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呢,往往還會伴隨著其他一些狀況。
比如說,大白天的就不停地打哈欠,總是貪睡,感覺怎麼睡都睡不夠似的。
白天的時候根本起不來床,到了晚上呢,又很難入睡。
甚至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有心無力,想做卻做不好。
這些可都是一個人變得“虛”了之後非常重要的特徵啊,可見這種情況還是挺可怕的呢。
那麼,如果想要避免自己變得這麼“虛”,首先就得好好審視一下自己。
看看自己是不是整天都處於一種心神盪漾的狀態,一會兒想著這個事情,一會兒又琢磨著那個事情。
在想著這個事情的時候呢,還在擔心另外的事情,就像吃著碗裡的,眼睛卻還盯著鍋裡的一樣。
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處在一種心神不專一的狀態。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得趕緊調整自己了,在一個時間段裡就專心做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讓外界的事物把自己的心神給分散了。
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的話,那至少可以知道一點,那就是自己目前心神還是在的,還沒有出現這種“神不駐”的問題。
當今,特別是在學校裡,放眼望去,好多青年人都沒了“神”。
他們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呈現出反差極大的樣子。
神不在身上,沒有青年人該有的活力,整個人陰沉沉的。
即便有活力,也不是那種源自內心本真的活力,是不純粹的。
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當下的社會特點有關。
隨著科技發展,各種各樣的玩法不斷湧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這分散了人們很多的心神,讓人難以靜下心專注做一件事。
有時候一件事做了一半,就中途跑去做另一件事。
心神分散得多了,人自然就變得虛弱了。
以至於會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影響,這些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養生的首要關鍵就是把“神”收回來。
把自己因為外界干擾和日常瑣事而逐漸散失的心神,慢慢收攏回來。
收回自己的“神”,這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第一步。
“神”跑了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生活和做事都沒了方向指引。
要是能夠把心神收攏,讓“神”迴歸自身,整個人的精氣神面貌肯定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然,就像“神”的消耗散失是一個過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