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醒泉的水具備菩薩的慈心,盪滌汙濁而不怨,滋潤萬物而不爭。”

“這樣的慈悲,豈止就是醒泉的水!”

在正黨寺外不遠處,有一口古井,名叫“醒泉”。這醒泉水味清奇。據說此水與鐵山茶葉相泡,飲之可延年益壽。明代思想家李摯來到正覺寺飲過醒泉,他後來在《醒泉銘》寫道:“泉行地中,隱隱隆隆。大旱雲霓,惟泉是宗。泉而清奇,不帶氣質。飲之夢醒,幽宵白日。人不得道,昏散擾之。醒除昏散,返我靈之。”

雪濤瞧見牆上有幅法師自己繪羅漢圖卷軸。

畫中羅漢前額豐闊,鬍鬚飄逸,用筆粗放,造型樸拙。他暗想,畫者若沒有悟佛的心、不滿懷智慧和慈悲,這樣的羅漢像是畫不出來的。

童童也說,這羅漢像真好,超然、明淨。

法師笑道:“我寫字畫畫不拘繩墨,多隨意而就。但大殿壁畫中,詭譎形態是不應取法的。這點我倒是遠不如雪濤的。”

雪濤道:“禪門原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禪寺的壁畫應該如何表現呢?”

法師笑了:“願能莊嚴妙好,不失尺度,從形容儀範中體現佛菩薩清淨端嚴,慈悲靜穆的根本即可。”

雪濤道:“光是不失尺度,就何其難。書上說:繪畫佛像,除了相好和手印外,還應注意度量。就立像而言,以全身之長為一百二十分,其肉髻高四分,就是佛頂上有肉塊高起如髻,狀如積粟覆甌,名為“無見頂相”。由肉髻之根下至髮際也是四分。面長十二分,頸長四分。頸下到心窩,即是與兩乳平,為十二分。由心窩到臍為十二分,由臍至胯為十一分。以上是上身量,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胯骨長四分,股長二十四分,膝骨長四分,經長二十四分,足踵長四分。以上是下身量,也是六十分,亦當全身之半。形像寬廣的量度:由心窩向上六分處橫量至腋為十二分,由此向下其至肘為二十分,由肘向下量至於腕為十六分,由腕向下量至中指尖為十二分,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左右合計,等於全身之量。坐像的量度,上身與立像相同。由胯下更加四分是結跏雙趺交會處。由此向下再加四分是寶座的上邊。由趺會向上量至眉問白毫,即以其長為兩膝外邊的寬度。兩踵相距是四分。這是畫佛像的量度。”

法師道:“何止佛像,菩薩、明王、羅漢、天龍八部像哪個沒有量度要求?只是今人多不注意,畫功粗俗不堪,不見功夫呀。”

雪濤默默喝了口水,感覺肩上似有千斤重量。

“其實佛祖在世時,注重修持、解脫,是無暇於藝術,也不提倡修佛的弟子追求藝術的。”

“那是為什麼?”童童問

“佛祖並不是反對藝術,只是認為藝術有礙修持,並不積極給予重視而以。”法師說。

“那敦煌壁畫、石窟藝術為什麼又那樣的繁榮?”

“那是以後的事了。佛祖滅度以後,凡有形象的佛教事物都可以用來產生教化世俗的作用,所以佛教藝術才得以發展的。”

“也有說法是佛祖涅磐之前,在佛教寺院中已經有了佛教繪畫,虔誠的人們就已經為佛祖畫像了。”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七雲:“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裝飾。’即往白佛。佛言:‘隨意當畫。’聞佛聽已,集諸彩色,並喚畫工。報言:‘此是彩色,可畫寺中。’答曰:‘從何處作,欲畫何物?’報言:‘我亦未知,當往問佛。’佛言:‘長者—於門兩頰應作執仗藥又,次傍一面作大神通變;又於一面畫作五趣生死之輪;簷下畫本生事;佛殿門傍畫持鬘藥叉;於講堂處畫老宿苾芻宣揚法要;於食堂畫持餅藥又,於庫門傍畫執寶藥叉,安水堂處畫龍持水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