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問道。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一時間讓人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續,)
第十章:拿筆比拿矛要難——記張飛當荊州牧的那些煩心的日子(二)
若說起來,本來林若只安排了,趙雲為武陵太守,魯肅為長沙太守,袁渙為江夏太守,而這三個人來輔佐張飛的。可是林若知道,張飛的脾氣不是魯肅和袁渙能夠應付得過來的,而趙雲雖然勇猛,可是處理政務,可不是好手,因此林若臨去荊州的前一天晚上,還是把張昭傳到了江夏,讓他來輔佐張飛。
而豫章太守的職,暫時由諸葛瑾暫代,待周瑜好了之後,那豫章太守之職就是周瑜的,這是林若的安排,林若也對劉備說了。對此,劉備沒有什麼意見。
其實為張飛選擇輔佐他的人,花費了林若不少的心思。
袁渙是一個做事情很認真和負責的人,林若交給他辦的事情,他會絲毫不會懈怠去做。
而張昭為人比較古板,他會堅持自己的意見,時常為一個問題和張飛吵得不可開交,就算是把張飛氣得很想一刀砍了張昭,張昭也絲毫不退讓,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張飛做出退讓。這可以說是張昭的堅持,也可以說是張飛能夠聽取意見。若是關二爺,只怕會哼一聲,然後不管你張昭說什麼,他都不會理會的。
關二爺太傲了,也正是他的傲,林若是絕不敢把荊州放到關二爺的手中的。
在別人看來,張飛是一個粗魯的漢子,說話聲音粗聲大氣,可是張飛因為家境比較富裕,從小就上私塾,尤其喜歡畫仕女圖。學繪畫的人都知道,學畫的人,心思都比較細膩,而且擅於抓住人一瞬間的表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林若知道張飛絕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種粗枝大葉的大老粗,而是一個粗中有細的血性的漢子。
張飛看到魯肅遞上來的,關於修建水庫和水利的提案,對提案上的魯肅所羅列出來的好處,他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可是這浩大的工程那是要花費很多錢、還有物的。
張昭思考了一會說道:“當年軍師讓子敬在餘杭治理西湖和錢塘的水患,也曾經差點因為錢糧不濟,而差點叫停。後來還是軍師透過頒佈了新的田地法和向世家借貸才將錢湊齊的。”
“這事我雖然沒有參與,不過我曾經看過。當時軍師分別向十個大的世家借貸了五十萬錢,分十年還清,又頒佈了新的田地法,募集到了將近五十萬錢。”旁邊的袁渙說道。
“新的田地法,是什麼樣子的?”張飛問道。他雖然知道劉備把江東所有的事情全權交給嚴新,可是嚴新在做什麼事情,他可是一點也不知道。當時他也覺得沒必要去了解那些事情。
張昭當下讓旁邊的陸遜將嚴新頒佈的新的田地法給拿出來。
江東的新的田地法很簡單:
第一條,是將所有無主的耕地、荒地收為州府有。並且在縣城和鄉鎮公示,公示內十五日沒有人有異議,並且拿出有力的證據證明那塊田地或者山是私人所有的話,那就是歸為州府有。
第二條,凡在揚州定居滿五年以上,年齡在十五週歲以上的青年男女均可憑藉當地村長或者保長開具的證明到縣或者鄉免費領取五畝水田、五畝旱地,第一年耕種不收取任何租金,第二年以後交納收成的百分之五,連續耕種三年以上,可以拿五兩金子到所在的府衙進行贖買該田地。
該田地的耕種權歸該贖買人所有,可以傳給子孫後代,但是土地的所有權歸州府所有。若是土地荒置五年無人耕種,州府有權將這田地收回。
第三條,凡在揚州定居超過五年以上的世家,可以到所在的府衙申請領取三百畝田地,水田的領取價格為每畝二金子,荒地的領取價格為每畝一金,耕種期限為五十年,連續耕種五十年後,所領取的地耕種權歸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