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特混艦隊突然遭遇,在情急之中,坎寧安選了條最危險的返航線路,即後來談仁皓所找到的那條線路,繞過馬達加斯加島,一路狂奔,逃回了開普敦,而之前與英國遠征艦隊分開,提前南下的法國遠征艦隊也沒有比坎寧安早幾個小時到達。到此,坎寧安的所有偷襲行動都失敗了,擺在他面前的局勢卻更加的艱難了。
首先是歌德福伊對這次的遠征行動產生了置疑,準確的說,是對法國艦隊的遠征行動產生了置疑。此時,法國已經徹底戰敗,以戴高樂為首的一批流亡到英國的將領與政府官員組成了法國流亡政府,並且一再號召世界各地的法**人繼續戰鬥下去。歌德福伊響應了戴高樂的號召(戴高樂甚至暗示可以由歌德福伊出任法國流亡政府的海軍司令,在法國復國之後,歌德福伊還將得到更多的好處),率領遠征艦隊在繼續作戰,而沒有回國向德國繳械,並且斷絕了與法國投降政府的關係。
這些,都是歌德福伊自己的事情。可問題是,現在法國已經不存在了,而且法國那並不多的海外殖民地也已經被英國與美國的軍隊控制了起來,那麼,法國遠征艦隊還有繼續遠征的意義嗎?這個問題對歌德福伊來說也許並不嚴重,他的家人已經被接到了英國,可問題是,法國遠征艦隊裡有數萬名官兵,這些官兵的親人大部分都在法國,雖然現在德國佔領軍還沒有迫害法國遠征軍官兵的家屬,但是對遠征軍每一個官兵來說,他們在繼續為國作戰的時候,怎麼也得考慮自己親人的安全問題吧。
這就是軍心問題,法國已經戰敗,本土已經淪陷,政府已經宣佈投降,而且大部分的法軍已經向德軍繳械了。對法**人來說,戰爭已經結束了,他們的任務也結束了,現在他們應該放下武器,應該回到自己的家裡,而其他的事情,不是軍人所能夠處理的。這也為什麼歌德福伊堅決不同意與坎寧安一道北上冒險的原因,遠征艦隊不是他一個人的艦隊,而是數萬名法國官兵的艦隊,就算歌德福伊一個人堅持下去,他也無法操控所有的戰艦吧!在下級強烈反對的情況下,歌德福伊為了穩住艦隊官兵的情緒,他就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聽坎寧安的,必須要拿出自己的主見來。
除了官兵的情緒之外,艦隊裡戰艦的情況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法國戰艦在效能方面比英國的戰艦還要差,而且開普敦的基礎設施已經被徹底破壞,依靠戰艦本身攜帶的維修裝置,以及由補給船帶來的維修裝置,小問題還可以處理,可大問題就難以處理了。更嚴重的是,當時的後勤保障工作是由英國海軍負責的,法國海軍提供的後勤保障船隻非常有限。坎寧安為了防止法國遠征艦隊回國,不僅僅控制了港口裡的油庫,還有意不向法國遠征艦隊提供足夠的維護支援。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法國遠征艦隊裡的戰艦狀況極為糟糕,在風暴區裡連續活動了近一個月,任何戰艦都會出問題的。
同樣的,英國遠征艦隊裡也存在著這兩個問題。除了坎寧安之外,英國遠征艦隊裡已經有很多官兵對這次的遠征行動產生疑問了。而英國戰艦,特別是那幾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已經多多少少的出了問題,能否繼續堅持下去,連坎寧安都無法確定。
法國戰敗後,英國直接暴露在了德國的威脅之下,雖然現在德國海軍還遠沒有強大到可以擊敗英國本土艦隊,威脅到英國本土,而德國空軍也難以立即奪取英國本土的制空權,但是隨著歐洲大陸上的戰火逐漸熄滅,德國遲早有一天能夠打到英國去。更為嚴重的是,唐帝國已經多次增加了其遠征軍團的規模,甚至部署了上千架的重型轟炸機在歐洲戰場上,這些轟炸機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轟炸英國本土,已經在英國本土造成了大規模的破壞,在英**民中也造成了不小的恐慌。照此情況發展下去,英國本土已經非常危險了。因此,大部分的英國遠征軍官兵都認為,在本土受到威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