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也許比半年的訓練都更有效果,戰場就是最好的訓練場,即使是再新的兵,只要在戰場上鍛鍊半個月,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戰役,而且還能活下來,那都稱得上是老兵!最後就是補給與裝備的問題,打了漂亮仗,古迅雷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去要補給,要裝備了。而且,現在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需要漂亮的勝利,他的三次戰役確實打得很漂亮,不管是嚴定宇,還是聶人鳳,都有足夠的理由給他所需要的物資與裝備。聶人鳳甚至還給古迅雷頒發了一枚海軍的勳章,而古迅雷也是帝國曆史上,第三個獲得海軍勳章的陸軍將領,這不能不算是一大榮譽吧。嚴定宇更是直接表態,只要澳洲戰爭打贏了,他就會親自給古迅雷授予上將軍銜,恐怕到時候,古迅雷將成為帝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
當然,古迅雷這次追擊戰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了當時的戰局上,美軍已經失去了增援悉尼的機會與能力。而駐紮在悉尼的美澳聯軍不過25萬,其中大部分都是澳洲軍團。七月三日,也就是在古迅雷的追擊行動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第三批登陸部隊就到達了麥誇里港,這次送來的是六個陸軍步兵師,四個陸戰隊師,以及大量的作戰物資。
七月六日,顏國忠調整了作戰部署,讓古迅雷放棄了莫里,退回納拉布賴,並且在這裡留下至少一個師的兵力。陸戰隊則繼續控制庫納巴拉布蘭。除了鎮守各個交通要點的部隊之外,陸軍與陸戰隊的部隊全部向悉尼集中,為進攻悉尼做準備。第四批地面部隊將在七月十一日到達,進攻悉尼的作戰行動最遲在七月十五日展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多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打下悉尼,也許還用不了一個月,因為攻打悉尼的時候,第三特混艦隊的那些重炮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另外,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第四特混艦隊,以及戰區艦隊都將雲集悉尼外海,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更重要的是,到時候,海航肯定能夠在塔姆沃斯以及斯昆兩地部署大量的岸基航空兵。有這麼多火力支援部隊,而且還有強大的兵力優勢,攻打悉尼的行動肯定不會太困難。
當然,調整部隊的部署是需要時間的,另外,古迅雷還得考慮安排哪些部隊去鎮守外圍的交通要道,哪些部隊去參加攻打悉尼的作戰行動。而影響到古迅雷部署的主要因素不是各部隊在之前的戰鬥表現,而是這些部隊的官兵素質問題。
前兩批投入戰鬥的11個師中,除了第九步兵師沒有參加作戰行動,第八步兵師來得太晚之外,其他的9個師都積累了實戰經驗,而且大批官兵獲得了晉升。按理說,古迅雷肯定應該將這9個師派到前線去攻打悉尼,可實際上,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將第三批到達的六個步兵師,兵力相對完整的第八步兵師,第九步兵師,以及兩個騎兵師部署到了前線去,而其他的部隊都留了下來。導致古迅雷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很簡單。
打下悉尼只是澳洲大陸戰爭的開始的訊號,是登陸階段戰役結束的訊號,而在隨後的戰鬥中,肯定需要更多的部隊,也需要更優秀的部隊。雖然嚴定宇已經保證了,將在八月份的時候,為古迅雷提供幾支主力軍團,但是站在古迅雷的角度來講,他之前建立起來的嫡系部隊已經被分散編入了別的前線司令官的部隊中去,而現在他手裡的這些部隊就是他的嫡系部隊。他要想保證自己在陸軍中的地位,那就得讓這些部隊獲得足夠多的經驗,而且獲得陸軍司令部的承認。顯然,古迅雷不怎麼希望用嚴定宇提供的那些主力軍團,他需要的是自己的軍團!
因此,古迅雷很重視各部隊的平衡。比如,損失最慘重的第一步兵師,第二步兵師,以及第三步兵師就被他全部安排在了後方,等待第四批部隊到達的時候獲得兵力補充。第四步兵師被安排在了納拉布賴,第五步兵師被安排在了塔姆沃斯,第六步兵師被派往了阿米代爾,而第七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