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談仁皓就安排一架水上飛機把新的行動計劃送到了第五特混艦隊去。同時,他還主動與雷少卿取得了聯絡,為了不讓德國人知道第一艦隊搞演習的真正目的,談仁皓沒有在電報中提到相關的內容,只是要求雷少卿派出補給艦隊支援演習行動,同時安排一批軍官來做演習的裁判。
相關的工作也迅速的安排了下去,傍晚時分,第二特混艦隊就脫離了編隊,第五特混艦隊也在同時脫離了編隊。在談仁皓髮給雷少卿的電報中是讓第二特混艦隊與第五特混艦隊同時充當進攻部隊的,因此第五特混艦隊在此時脫離編隊並沒有什麼麻煩。而這兩支特混艦隊都將隱蔽行動,等到德國人發現第五特混艦隊沒有參加演習,並且早就已經離開了演習海域的好似後,恐怕第五特混艦隊已經進入了英國的港口了吧!
第九章 偵察鷹
在“獵鷹”才開始服役的時候,航母上配備的偵察機仍然為老式的“射水鳥”,很快,各艦隊就發現,“射水鳥”偵察機的偵察半徑還不如“獵鷹”的轟炸半徑,因此很快就全部用臨時改裝的偵察型“獵鷹”取代了“射水鳥”。這並不是正式的偵察機,當時,哈飛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具有更強大的偵察能力的偵察機,並且取命為“偵察鷹”。
“偵察鷹”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飛機發動機的下方安裝了一具圓盤型的雷達艙,裝備了一部專門用於對海搜尋的雷達。這不但提高了發現敵戰艦的距離,同時還讓艦載偵察機具備了在夜間執行偵察任務的能力。對艦載航空兵而言,這絕對是劃時代的進步。不久之後的一些實戰就證明,“偵察鷹”上配備的雷達也具備有對空探測能力,只要飛得足夠高,那就能夠發現遠處的敵機。也正是這一發現,最終帶出了預警機。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偵察能力,“偵察鷹”上還做了多處改進。比如,為了增加航程,“偵察鷹”的彈艙被設計成為了整體式油箱,這樣一來,及時在不攜帶外掛副油箱(如果攜帶外掛副油箱的話,就會限制雷達的探測能力,使其難以發現側向目標)的情況下,“偵察鷹”的續航能力也達到了“獵鷹”在攜帶兩具650升大型副油箱時的水平。另外,在“獵鷹”上作為標配的一些裝甲被拆了下來,減輕了重量,這樣就抵消了因為增加整體式油箱,以及氣動外形發生變化後對速度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測試的時候,“偵察鷹”的最大速度甚至比“獵鷹”還要快20節左右,而且其加速效能明顯比“獵鷹”號一點。為了加強通訊能力,“偵察鷹”上配製了兩部電臺,並且留出了在今後安裝第三部電臺的位置。這一點非常重要,後來在使用三部電臺的情況下,“偵察鷹”具備了一定的空中指揮能力,可以引導其他的轟炸機,甚至是戰鬥機作戰。
這些改進極大的強化了“偵察鷹”執行偵察任務的能力,並且為其今後的改進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可同時,這也使“偵察鷹”的轟炸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最多隻能攜帶外掛彈藥,而且因為雷達罩的影響,其外掛彈藥的能力並不是很強。“偵察鷹”是帝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專用偵察機,雖然是在大戰後期服役,而且在戰爭結束之前,“偵察鷹”從來沒有執行過轟炸任務,但是其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優秀偵察能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從“偵察鷹”開始,帝國海軍提高了對偵察機的重視程度,並且延續下了發展專用偵察機的傳統。
三月初,哈飛將第一批“偵察鷹”交付海軍航空兵進行效能測試。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對測試的結果極為滿意,在測試工作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就下了訂單,並且要求哈飛儘快製造出第一批“偵察鷹”,好提供給在前線作戰的各航母特混艦隊使用。到三月下旬初的時候,哈飛透過調整生產安排,在適當降低了“獵鷹”產量的情況下完成了第一批36架“偵察鷹”的製造工作,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