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下,湯斌親率部將至上方山,毀去五通神神像,整頓地方祠廟,另塑關聖帝君像,鎮攝人心,防止五通再起、死灰復燃。並藉由康熙皇帝的諭旨,使禁yín祀令持續推行,更推廣到直隸及各省,“海內五通廟悉行毀”,很大程度抑制了江南五通神信仰。
【湯斌禁燬禁五通寺】
到了康熙朝,民間借結神聚幫,蘇州巡撫湯斌上山拆了五通神廟。百姓怕神靈發怒,聚集阻止,湯大人很是勇敢,把那鐵鏈一頭栓在自己頸中,另一頭套到木偶頭上,硬是把這邪神拉出廟宇,一腳踹進了太湖。
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順治、康熙年間名臣。當年江蘇山東一帶到處都是五通神廟,已有數百年曆史。所謂五通神就是五個民間的神,各種nv巫廟祝藉助這神廟大肆擾民,人民不甚其苦。康熙年間湯文正公(湯斌)任揚州道,下令火燒境內所有五通神祠。這裡香火最旺,一萬多香客跪在廟外廟裡護著,懇求留下這座廟。湯文正就在這廟院當眾折香砸爐,要立碑永禁五通yín祠。對眾人說,如果十八匹健騾拖不倒中間的神像,他就收回成命。結果真的套了騾子,偏就是拖不倒中間‘大通’神。湯文正公就在這株柏樹下祈告上天,說允許yín~神蠱huò百姓,是上蒼不明;今邪神植立不倒,是湯某人非正人:非此即彼!今願與邪神同歸於盡,為上天祛邪框正,為後來者鑑!他老人家祈告罷,起身提刀大喊:‘我先砍大通神,再砍自己!’話沒說完,原本紋絲不動的神像俯身仆地就倒了下來——碗口粗的定身柱兒是鐵的,齊齊斷了,和刀劈了似的齊整!五通神就此絕矣!從此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
山上的廟沒了,還債的yīn影卻留下了,上方山成為吳地的不祥所在,沒有必要城裡人是不會踏上一步的,遊歷太湖還是要去dòng庭的東山西山兩島。例外的只有一天,每歲的八月十八,來石湖邊的行chūn橋看串月奇觀,或者還有未還的yīn債。
【文獻記載】
《龍城錄》曰:‘柳州舊有鬼,名五通。餘始到,不之信。一日偶發篋易衣,盡為灰燼。乃為文醮訴於帝,帝懇我心,遂爾龍城絕妖邪之怪。’
《武林聞見錄》曰:‘嘉泰中大理寺決一囚,數日,見形獄吏雲:泰和樓五通神虛位,某yù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為據可矣。如其言,經數月,人聞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洩前事,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繪版作五神像祀之,謂之五聖。
《畱青日札》雲:即五通神也。或謂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夢陣亡兵卒千萬請恤。太祖許以五人為伍,處處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俗稱為五聖堂。然則五聖與五通不同矣。
《陔餘叢考》三十五曰:‘鈕yù樵謂五通起於明祖,則未必然。按夷堅志,劉舉將赴解,禱於錢塘mén外九里西五聖行祠,遂登科。為德興尉,到任奠五顯廟。知為五聖之祖祠也。則五聖之祠,宋已有之。七修類稿又謂五通神即五聖也。然則五聖五顯五通,名雖異而實則同。夷堅志所載,韓子師病祟,請客以符水治之。見五通神銷金黃袍,騎馬而去。(中略)如此之類,不一而足。而陳友諒僭號,亦在採石五通廟。則五聖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於明祖矣。’
鄭愚《大溈虛佑師銘》:“牛阿房,鬼五通,專覷捕,見西東。”
宋洪邁《夷堅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異,多依岩石樹木為叢祠,村村有之。二浙江東曰五通,江西閩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獨腳五通,名雖不同,其實則一。”
清褚人獲《堅瓠八集。毀yín祠》:“蘇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