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nba派遣使團造訪中國,與籃協會面。
路易是代表團的十人之一。
這並不是nba第一次與中國產生聯絡,早在1979年,當年的冠軍華盛頓子彈隊便去過中國,並打了幾場友誼賽。
路易坐上代表團的飛機時,心裡並沒有表面上那麼輕鬆。
nba此行的代表是斯特恩的助手,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加西亞·林恩。
林恩看出了路易的焦慮:“你不是中國人嗎,怎麼也會緊張?”
“唉,我也不知道我現在算不算中國人。”
“怎麼說?”
“心理上,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身份證卻不是這麼寫的。我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附屬地公民。”
說起這個,林恩來了點興致。
“最近中國不是一直在和英國商討香港迴歸的問題嗎?或許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當個真正的中國人了。”
“確實如此。”
此番回中國,他的第一個目的是幫助代表團促成與中國籃協的合作,第二個目的,則是利用他在美國積蓄的資本,成立一家類似於東莞籃校那樣的學校。
如果聯盟辦公室沒有邀請他加入代表團,他不會有這個想法。
現在,不同了。
他有足夠的資本,也有這個能力,更有名望。
而且,他百分之一萬肯定中國籃壇從來沒有利用好他們的人口優勢(當然,足球在這方面更加慘不忍睹)。
現在是個非常好的時期,50-60年生人開始進入生育期,中國迎來嬰兒潮,自1980年以來,平均每年至少有2000萬個嬰兒降生。
然後呢,80年代全國各地有多少體校?答案是不足50所。
雖然他們往往能挑選到那些“肉眼可見”的天賦,但晚發育的人非常之多,這些人如果沒有在合適的年紀得到專業的訓練,就基本不可能再成為職業球員,天賦自然就荒廢了。
路易希望同時引入東莞籃校的選拔機制加上北京隊在2017年推出的雛鷹留學機制。
將最好的年輕球員送到美國,在最激烈的環境下成長進步,挖掘出那些一度被荒廢的苗子,或許,中國能多出幾個nba球員也說不定。
所以,他的目標就是建立一所籃球學校,選擇合適的人展開工作,再投入大量資金。
從飛機落地的那一刻起,路易就在為這件事奔波。
他得知外國人是不能在中國直接創辦學校的,必須找中國籍的合夥人,所以他很快就打上了廣告。
來電的人很多,基本都是騙子。
路易每天光是忙這件事就分去了大部分的精力。
到達中國的第二天,他連喘口氣休息的時間都沒,便和林恩他們一起來到了中國籃協的辦公大樓。
此次雙方主要就明年nba邀請中國隊到美國打友誼賽之事商談。
nba希望有實時直播,這樣做,可以增加nba在中國的知名度,順便也讓中國隊和世界上最好的球隊交手。
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籃協在行程上有疑問,而且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經費。
期間,路易開了個口。
“一旦中國隊落地美國,所有的經費都可以由聯盟承擔,這次邀請是我們發出的,這也是我們的應盡之儀。”
路易用一嘴基本沒口音的中文驚呆了籃協的諸位。
“路先生,據我們所知,你從小在美國長大,怎麼中文說得這麼好?”籃協的談判代表好奇地問。
路易笑道:“無論我在哪裡長大,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兒。”
這是路易第一次在談判中開口,但不會是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