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會遇見肯·班尼斯特。
這個粗壯的大個子從來不曾活在路易的記憶裡,直到訓練營開始,路易才對他有了印象。
班尼斯特是1984年的七輪秀,路易對他沒有絲毫印象,可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球員。
他熱心地和路易打招呼,並詢問他需要做什麼才能在隊裡獲得更高的戰術地位。
“是的,我每天都在想怎麼提高自己。”班尼斯特用力點頭。
班尼斯特差不多有208公分,身材粗壯,但技術粗糙,是一個身上沒有多少閃光點的人。
這種人想在今天的nba生存,只能成為打手。
“多看看莫里斯·盧卡斯的比賽吧。”路易。
“好的,我會去看的。”
才怪吧?路易賭一打的可口可樂,他不會去看的。
回到酒店,路易吃完宵夜就去睡了。
多數人吃了宵夜都會讓身體消化一下再去睡,他卻不一樣。
吃完宵夜就刷牙上床睡覺,他能睡得更香。
9月25日,媒體日。
紐約作為世界媒體之都,在nba逐漸走入千家萬戶的今天,自家主隊的媒體日自然是要來看一看的。
今天,受邀來到訓練營的紐約媒體多達20家。
大到時報、郵報、《紐約每日新聞》、《新聞日》,小到《紐約觀察家》、《來自曼哈頓以東》、《長島進階報》、《美國速遞》、《紐約廣場新聞》,都派出了記者。
媒體日開始前,路易、戴夫·德布斯切爾和尼克斯全體球員、工作人員拍了一張合照。
接下來,他們各自接受採訪。
路易面前的記者甚至比伯納德·金那邊的還要多,弄的好像他才是尼克斯的頭牌。
正常情況下,教練不會獲得那麼大的關注。
為首的一個記者,似乎頗受他的同行尊敬,所有人都願意讓他第一個採訪。
路易看了他的牌子,不幸的是,這個備受尊敬的人來自時報。
他長得就像“白魔鬼”時期的安西教練,雖然一臉富態,卻毫無慈祥之狀,金絲眼鏡蓋住了他的目光深處的想法。
他自我介紹了一下:“路教練,我是來自《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兼記者戴夫·安德森(daveandeon),我想問您幾個問題。”
路易覺得他的名字耳熟。
他點頭:“請吧。”
隨後他想起來了,安德森是1981年的普利策獲獎者,這在體育作家裡是罕見的。
1978年,約翰·哈夫利切克退役的時候,安德森發表了一篇名叫“這條漫漫長路的盡頭”的文章被掛在了時報最醒目的位置。這份報紙也是那年時報在波士頓地區銷量最高的一份報紙。
“讓你從87勝12負的球隊轉會到30勝42負的球隊的動機是什麼?”
安德森不像其他的媒體記者,上來就問路易來了紐約是不是要改變一下對待當地媒體的態度。
他非常地犀利,一下子就問到波士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很多人不明白,路易為什麼要這麼做。
“更多的錢,這是基礎。更大的城市與舞臺,這是動機。”路易還,“尼克斯給予了我在凱爾特人暫時還無法得到的東西,這是慾望。這就是我來到這裡的原因。”
安德森追問:“尼克斯給予的東西是什麼?”
“權力。”路易直接,卻又含蓄地回答。
權力分很多種,他沒細哪一種。
安德森放棄了那個問題,他又提了另一個:“上賽季尼克斯沒有打進季後賽,新賽季,你們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以打進季後賽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