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的比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鮑勃·科斯塔斯說,“面對著必敗的局面,他們所展現出來的鬥志,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蘭比爾點頭道:“這就是他們偉大的地方,尼克斯是史上最堅韌不拔的球隊,但是他們真的可以改變這場比賽的結果嗎?”
第三節的最後一攻,尼克斯由威爾遜單打,他在外線連續變向沒有晃開喬丹,最後只能選擇幹拔。
“砰!”
整個第三節,尼克斯的追分勢頭很明顯。
路易將開拓者最大的隱患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他們的防守有懈可擊,即便他們派出的是一整套凡爾登防線,他們的防守也是有漏洞的。
尼克斯針對的就是這些漏洞,以威爾遜、尤因、拉烏夫為核心,在低位、高位、三分線外進行有針對性的擋拆點名。
開拓者對此是無能為力的,他們唯有在防守的時候盡力而為。
開拓者的防守無力,進攻端卻有基本盤。
尼克斯雖然想要統治攻防兩端,可開拓者場上站著兩個不可統治的球員。
喬丹和巴克利,這兩人的威脅有多大,尼克斯球迷都見識過了。
正是這兩人無限持球單打,拖住了尼克斯的攻勢。
兩隊單節的得分比是33比25。
尼克斯得到33分,單節追回8分的分差,但開拓者前面積累的優勢足夠大,哪怕被追回8分也不用驚慌。
90比75
第四節到來時,開拓者依然有15分的領先優勢。
尼克斯已經恢復正常,並有條不紊地追擊,開拓者採取了保守的打法,但正是因為他們保守,才扼斷了尼克斯最後一個透過正常的戰術渠道來完成逆轉的方法。
大比分領先的球隊往往會追求繼續擴大優勢,守成者總是被逆襲。
但開拓者手握喬丹和巴克利這兩個殺器,他們有守成的資格。
以喬丹和巴克利的實力,正常打,他們不可能讓尼克斯填掉分的差距。
萊利終究不是路易,他在穩穩拿下和完全勝利之間選擇了前者。
沒有人可以因此責怪萊利。
他從未贏過路易,他必須要確保自己穩穩贏下這場比賽。
現在皮球被踢到了路易的腳下,他似乎還有得選,可萊利已經把前方的道路阻斷了。
當路易看見威爾遜點名伊賽亞·托馬斯得到2分,回來開拓者傳球10秒,巴克利一挑二成功回應的時候,他知道已經到了必須做出決斷的時候。
這樣下去只能是慢性死亡!
帕特·萊利神色輕鬆,對他來說,這場比賽已經結束了。
雙方實力不相上下,開拓者的即戰力更強,化學反應也更好,在自身狀態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穩紮穩打,尼克斯想追回15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放到1993年的籃球世界裡,以現有的比賽邏輯來看,這確實是死局了。
絕望和希望是一樣的,與其說他們是一種感受,不如說是一種氛圍。
有很多比賽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基調,這個基調是基於球員所呈現出來的比賽氛圍所形成的反饋。
當下的尼克斯,給人的反饋是積極,是競爭,是爭分奪秒,是在乎,是渴求,就像一個渴望救贖自己的罪犯,他們不知道時間是否還來得及,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拼。
米勒在威爾遜的掩護下,跑出了機會。
羅德曼給他傳球。
米勒接球出手,那醜陋的姿勢已經成為sg必不可少的景色。
“唰!”
80比92
“就是這個”
路易碎碎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