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困境時極有可能跳出來加入趁火打劫的隊伍,甚至西斯羅人都有可能由和睦相處變為兇惡的敵人,所以他不能坐視局勢演變到西北同時與兩大強敵正面相對的地步,那林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需要扶持的物件。
林家在三江紮根已久,人脈雄厚,民心也還算穩固,潛勢力巨大,馬其汗人雖然拿下了華陽和玉山兩府,但要想消化這兩地卻遠非吞併越京那般輕鬆。只要林月心主事,三江必然可以發動原有力量,策動兩地裡應外合,使馬其汗人的同化和懷柔政策不能輕易得逞,而林家尚有十多萬大軍,只要給予一定扶持,必然可以成為西北抵擋馬其汗人的一塊堅實盾牌,為此,無鋒甚至認為哪怕歸還安順與林家,也要確保三江這面盾牌的穩固。
在密約一經簽訂後,無鋒立即釋出命令,西北軍兩個近衛師團立即進入江川境內,而隨後西南軍團的三個師團也陸續進入江川和秦都境內,安順府的防禦則交由西北軍團第三師團暫時承擔,而日夜兼程南下的西北軍團第四師團也沒有受北面戰局的影響繼續大步向南邁進,很快就穿過了漢中瀘江,從秦都向南直抵安順。與此同時,無鋒又下達了立即在緬地徵集預備役士兵,組建西南軍團第五師團,負責整個緬地的防務。
進入江川的西北軍很快就與已經在華陽和玉山站穩腳跟的馬其汗大軍交上了鋒,而當第四師團進入安順後,第三師團也被推上了前線,和西南軍團一個師團與從南來襲的馬其汗先頭部隊在安順和玉山邊境地區展開激戰。
短短一個星期之內,西北軍五個師團在江川和華陽接壤地區,在江川和玉山接壤地區,連續與步步進逼的馬其汗大軍展開混戰,而三江軍隊中四個編制完備的最精銳師團也同樣加入了戰場,四十多萬大軍在幾府交界地區連續進行了幾場大規模會戰。由於三江方面軍與西北軍的配合缺乏默契,以及西南軍團的部隊經過重新整編還未接受過嚴酷的戰爭考驗,先前的兩個星期中,西北軍和三江方面軍接連失利,西南軍團有兩個師團損失大半,三江方面軍也有一個師團被擊潰,戰線一度推進到距離江川府城不足六十里地處。
好在隨後第三師團在南面成功的抵擋住了馬其汗人騎兵叢集的衝鋒,並和三江方面軍進行了一次漂亮的聯合反擊,將馬其汗人在南面攻勢遏制住。而第一近衛師團在師團長宋天雄的率領下和第二近衛師團以及三江方面軍兩個師團攜手發起反攻,利用馬其汗人求戰心切的心理,誘敵深入,一舉殲滅了馬其汗人一個完整兵團,取得令人矚目的“漕魚溝戰役”,極大的挫傷了馬其汗人的銳氣。加上進入八月初,天氣越發酷熱,連馬其汗軍中也出現了時疫,雙方都被迫暫緩了下一步軍事行動,各自脫離了前線接觸區,戰局趨於平穩。
就在三江戰局進入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時,卡曼人在平陸府城與西北軍進行的攻防戰變成了一場令後來雙方都談之色變的“平陸墳墓”。後世軍事史書都無法更形象用語言來形容這場戰鬥的慘烈殘酷程度,如果實在要選出一篇深刻刻畫這場戰役殘酷程度的語言,也許只有用後世被稱之為惜字如金的史學家吳漢在《開國戰記》中的一段敘述算得上準確:“是役畢,帝軍離,兵士十之存二,內垣斷牆毀,溝平舍白,血流漂杵,外,敵軍望牆心顫,不敢直視。有老兵歸,十餘年後猶噩夢驚醒,瘋者數十人。”
第八十七節 混亂
山柱率領的北呂宋第一師團時一支純粹高嶽戰士組成步兵師團,其戰鬥力勿庸置疑;而龍自行率領的西北軍團第五師團則是無鋒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