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波闍波提夫人心照料和養育。太子天資聰穎,自幼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文武雙全,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17歲時,娶耶輸陀羅為妃,後生一子,名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太子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生、老、病、死等現象及以修道的行者,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於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參訪世間諸修行人,然彼皆不達解脫之境,太子以勝慧示其不究竟處,後至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淨飯王所派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亦在此與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間,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因不合中道,未取正覺,遂出苦行林。此時,共修的五位行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菩薩(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誓成正覺。
降魔
時有魔王欲行惱亂,不願菩薩獲得無上的解脫之境,於是蟄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諸魔女來引誘擾亂禪定中的悉達多,但是菩薩絲毫不為所惑。魔王又派遣眾惡羅剎來脅迫悉達多,投擲各種利刃兵器,但是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動的菩薩金剛座前,卻如花瓣般一一散落,並有地神為菩薩無量劫曠世行願的而做證明,魔王聞以,自愧不如,悉皆退散。由此菩薩以慈悲力降伏了魔怨。
成道
隨後菩薩以甚深的定慧力明瞭一切法,以上上智通達甚深十二因緣,於明相出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詳見《過去現在因果經》)。世人尊稱為“佛陀”,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0歲。
釋尊苦行、降魔、成道的經過,皆由太子的秘密護衛侍者,大尊者優波離所見證。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說法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後,為令眾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49年的弘法事業,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於娑婆世界,助興佛教,救度眾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暢本懷,宣演《華嚴經》二十一日,後觀機逗教,又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盤經》共八年。 ;這是大會式的宣講,而對於個人各別的教化,不知說過無量數次。佛陀因材施教,點化迷萌,救度無量數人脫離苦難,感化無量數人求皈受戒。無量的眾生因佛陀的教誨而棄惡修善,懺悔罪業,發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勝妙樂者,究竟解脫者,畢竟了悟無上菩提者無量無邊。如佛陀在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五蘊等聖妙法門,五人聞後便獲果證,當即從佛出家,皈依了佛陀。此後佛陀更是遊歷四方,化導群倫。佛陀的弟子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國王,及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會下層的蓮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等諸王子出家,也不捨棄地位低下的優波離、挑糞匠尼提等。總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攝眾,以法領眾,以智教眾,以法養眾。
涅盤
就這樣說法度生49年,因緣將至。亦是為令眾生於佛法中生珍重心,進而實踐解脫之道,佛陀於年八十垂般涅槃。
臨涅槃之際,所有的眾生都悲啼號哭,聲聞、菩薩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來集會,佛陀以大悲心開導大眾,佛性常住真實無變,及常樂我淨等義。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