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早已。
【註釋】壯:強壯。不道:不合於道。早已:完結。消亡。
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自然規律,所以,強盛過頭必將老衰,這叫做不合於道,不合於道者,會很快消亡。
意譯
道德涵養深厚者,好似初生嬰兒。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害他,兇鳥不抓他。他雖然筋骨柔弱,但小手卻抓握牢固。雖然不知兩性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卻常常勃起,這是因為精氣充足之故。整天哭啼,喉嚨卻不嘶啞,這是由於元氣和諧之故。
知曉了追求和諧乃是萬物自然之理,可謂認識了大道之基本常則;認識了大道之基本常則,可謂是智明通達。
貪慾厚生可謂致殃,任性使氣可謂逞強。
事物強盛過頭則將老衰,這叫做不合於道,不合於道者,會很快消亡。
原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註釋】知者不言:不言並不是不說,而是尊重客觀當然,不肆意妄作妄說,這裡引申為不任意施為政教號令。言者不知:謂自以為是而妄作妄言、任意施為政教號令者,其實並非是真知。
天不言而四時執行,萬物滋生。聖人則天行化,因而只是用宏觀調控來營造渾厚純樸的大環境,讓人民〃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長〃,任由百姓自作自息而不攪擾。所以,知〃道〃者,從不師心自用妄言妄行。孔子說,予欲無言。子貢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日月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註釋】兌:口。門:耳目。兌、門,都是指竅穴,意思是指產生貪慾尚為之處。挫其銳,解其紛:意謂用虛柔不盈的方式來化解紛擾。和:涵蓄。同:相同,混同。玄同:微妙的同一。
道乃是萬物行為之本。修道者,則天行化,故不可師心自專,而應隔絕這些貪慾尚為之處,主觀意識統一於客觀規律,依事物的當然而然,順事物的當為而為。無為為之謂之天,無言言之謂之德,行不端銳謂之寬,愛人利物謂之仁,不同同之謂之大,這些都可謂是與事物微妙的同一。
【漫談】和光同塵,並非如小說故事中濟公似的吃狗肉喝燒酒,裝瘋賣傻,蓬頭垢面矯飾混跡於塵世,而是在真正理解道的前提下,與客觀凡俗自然而然的同一。範應元說:〃塞兌閉門,以挫情慾之銳,解事物之紛瑩,心鑑而不炫其明,混濁世而不汙其真者,則是與道冥合矣。〃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註釋】至道不損,至德不益,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真正之道義乃是大公,無親疏之別,無物我之分,於大不終,於小不遺,廣慈博大,至誠不移。所以,不可能得到額外的親近,不可能得到額外的疏遠;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利益,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妨害;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崇貴,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卑賤;因而為天下人所尊貴。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所謂親疏、利害、貴賤,都是相對而顯。如有所親,必有所疏;如有所利,必有所害;如有所貴,必有所賤。故而大公者不為。
【漫談】《淮南子》曰:〃權衡規矩,一定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