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您是沒做錯什麼,可您剛才不是說,您認為是爸爸的責任嗎?
田先生:難道,我是在替父受過?不會呀,我在心裡還在埋怨他。
諮詢師:您不是在那時恨自己不能儘快長大嗎?那麼您長大了又能怎樣?
田先生:分擔媽媽的痛苦。
諮詢師:他們夫妻之間的痛苦,您分擔得了嗎?
田先生:這倒也是,這是他們夫妻間的矛盾。可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媽媽哭吧?
諮詢師:在您看來,媽媽很可憐,爸爸很可恨。
田先生:我可憐媽媽,恨爸爸。
諮詢師:所以您要代替爸爸來陪媽媽。
田先生:是的。不過我只是他們的兒子。
諮詢師:埋怨自己年齡小的意思,就是想長大,這就是“小大人”。
田先生:是的,從小他們都說我像個“小大人”,說我很懂事,我非常聽媽媽的話,還幫她幹活……
諮詢師:這就是做了本不該您做的事,您在承擔爸爸的責任。一個小男孩做大人的事,當然就是懂事。
田先生:這麼說,我把爸爸的過失也看成與自己有關?
諮詢師:承擔責任,是全方位的,過失當然也是其中的一項。您把他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久而久之,您認為是自己沒有陪好媽媽,為了讓她滿意,您得儘量讓自己做得更好一點,那時,您是多麼想成為讓媽媽滿意的人,也就是您理想中的爸爸。可您根本做不到,這就是力不從心。於是,您在那時形成了對自己的譴責:“我總不能令我所愛的女人滿意!”直到現在,您還在執行這項譴責,比如迴避妻子,總感到和她在一起有壓力。
田先生:難道真是這樣嗎?那我為什麼又討厭她命令我?
諮詢師:一個孩子最希望父母怎樣?
田先生:和睦。
諮詢師:除此之外,那個孩子最想幹什麼?
田先生:玩。
諮詢師:對,可您在小時候能開心地玩嗎?
田先生:不能,我得陪媽媽。
諮詢師:這就對了,因為要對媽媽的孤獨和悲傷負責,您無權自由自在地玩,這不就等於您被母親操縱了嗎?
迴避妻子源於力不從心(3)
田先生:可哄媽媽是我心甘情願的。
諮詢師:您現在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可以這樣理解,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怎麼可能是心甘情願的呢?畢竟,您也曾經是個天真活潑的男孩子,當然也想出去淘氣,無憂無慮地遊戲。您也曾經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小朋友,可當您想起這些的時候,總有一股無形的繩索束縛著您,把您死死地拴在母親身邊。
田先生:那是什麼?
諮詢師:維護家庭的完整!
田先生:是的,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需要一個完整的家,為此我可以付出一切!
諮詢師:這的確是那個男孩子真實的想法。由於您犧牲了自己的童真,保住了這個家,可您對自己交代不過去,我是指孩子的天性。
田先生:對自己交代不過去?您說得對,我就是常常感覺對不起自己,覺得自己活得窩囊。
諮詢師:因此,您把這種抱怨發洩在妻子身上,因為,有時候您把她當成了母親的替身。
田先生:為什麼?她又不是我媽。
諮詢師:第一,您前面提到過,她可靠,會過日子,其實這就是組成家庭的基本條件。符合這個條件的女人,不僅對您,而且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只有母親,所以每一個男人或多或少地都會以母親的標準要求妻子。第二,您討厭她發號施令,就是對被束縛的反感,那麼在您的經歷中,誰束縛過您?第三,您迴避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