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嘆了口氣,然後才將事情的起因娓娓道來。
說起來倒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地方,所以彭子期也沒有講述太久的時間。
大致上來說,就是西周官方改變了歷屆以來,武舉舉薦的規則。
原本按照以往的規則,地方上的武館學員要參加武舉,需要進行鄉試、府試、州試,三輪考核,層層選拔之後,達標者才能夠參加最終的會試。
而皇都之內的武館學員卻不需要這麼麻煩,只要在武館內得到來自於武館館主的舉薦信,那麼便可以越過之前的三輪比試,直接參加最終的會試,一旦考中,便可以金榜題名。
唯一的要求便只是,唯有達到了武師之上的層次,才能夠得到舉薦信,否則武館館主的舉薦便是無效的。
這樣的規則自然對於皇都內的武館有著巨大的好處,也便使得整個西周各地,大凡是有些本事的人,往往都會想方設法的將孩子送到皇都,加入到皇都之內的武館,以求能夠得到武館館主的舉薦信。
哪怕是對自身有著絕對自信的年輕人,若有避開三輪考試的機會,也都會做出類似的嘗試。
畢竟,武舉不比文舉,連續三輪武考,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因此受些不必要的暗傷,以至於就算最後能夠參加會試,也勢必要影響會試的成績。
所以能夠不打,自然還是不打的好。
這樣的規則,也使得皇都之內的武館,在每一屆武舉會試之前能夠舉薦的人數,和地方上的武館透過層層考試上來參加的人數,基本相當。
可想而知,這樣的做法對於地方武館來說,會造成多麼巨大的傷害。
有能力的學員都前往皇都,留下來的學員在資質上自然就要差上一些。
這種差別初始的時候或許還不明顯,但是等經過了十數年的苦修,到了最終武舉會試的時候,平時一點一滴的差距,最後都將積累成巨大的川流。
所以便更加使得地方上的武館,在最終會試的成績上,始終和皇都武館相差極大。
只不過一直以來,這種政策對於皇室聚斂人才,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政策始終在堅定不移的執行著。
但最近這幾年,那幾位諸侯越來越強勢,而皇室則日漸勢微,話語權此消彼長下,很多以往能夠始終堅持著的、看起來不怎麼合理的政策,便開始受到質疑。
彭子期正是受到了這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