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他決定就此給英國人換以顏色,這才有了後面“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的招數:
為了不讓英國人探知俾斯麥號的真實情況,他不惜封鎖整個聖納澤爾港,就連海軍官兵和當地駐軍也不能輕易出入,再以人造煙霧阻絕英軍偵察機的航拍,以大量的帆布遮蔽整個諾曼底船塢,同時驅使從本土調來的德國船工加班加點搶修俾斯麥號在海峽衝刺行動中被魚雷擊中的舷側。另一方面,德軍工程部隊按照萊茵演習計劃的原本步驟,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於佈雷斯特和聖納澤爾利用各種船隻分段建造“級模型”,並利用持續幾天下雨的時機進行組裝,真正的德國艦艇則趁著黑夜悄悄流出港口。然後一直在英國偵察機極少光顧的比斯開灣南部隱蔽待機。等到英國護航船隊離開直布羅陀地訊息傳來,張海諾從他完全修復的旗艦“俾斯麥”號下達了第一步的攻擊命令……
看著英國艦隊一步步掉進自己挖好的“陷阱”,張海諾這時候仍然不敢掉以輕心,一個小小的意外便有可能毀掉他的整個計劃,例如英國驅逐艦夜戰中射地魚雷“格奈森瑙”號的受創就屬於計劃外的事件,但這恰好增加了它們對英國艦隊的誘惑力。也讓張海諾率領的“俾斯麥”號加“歐根親王”號編隊提前迫近英國艦隊,然後順勢牽起了托維的“牛鼻子”!
隨著艦上的防空警報再度響起,張海諾和他的官兵們也集中精神迎接英國艦載機群的新一輪攻擊。這一次,托維看來是隻是想透過艦隊航空兵進一步騷擾“困境”中地德國艦隊,十三架艦載機分成三個小編隊自後而來。西方人通常視“13”為不吉利的數字,但德國艦隊的官兵們顯然沒有功夫去瞎想這麼許多,強大而精準地防空火力很快在艦隊易受攻擊的側面構築了層層火力攔截網。
那些英國飛行員看來也從同伴那裡吸取了經驗,他們遠遠繞開了德國艦隊火力最密集之處,然後由機群中的賊鷗式戰鬥/俯衝攻擊機從高空俯衝而下。趁著德國艦隊火力轉移出現的空當,其他魚雷轟炸機迅轉入低空飛行狀態並集中從德國艦隊右翼動攻擊。須臾之間,“賊鷗”們衝到半空便提前拉起。避開德國艦隊的炮火迅後撤,第一組看似老邁的“劍魚”從較遠的距離投下魚雷,然後拉起、轉向,像是臺上的模特一般刻意吸引觀眾們的眼球,第三組清一色地“大青花魚”則高前突,竟衝到距離德國艦隊不到3ooo碼的位置投下魚雷。雖然其中一架立馬被德艦炮火打得粉身碎骨,但三枚魚雷卻咕咕的朝“俾斯麥”號飛馳而來!
如此危急的場面德艦官兵們也不是第一次碰見,軍官們一面配合著讓戰艦急轉向,一面組織炮手們以小口徑機關炮進行水面攔截。僅以單門機關炮截擊魚雷難有效果。但數量多起來的話情況就有所不同了,眼看著那一枚枚魚雷已經迫近到幾百碼的距離,被機關炮彈激起的水柱也愈的密集了。突然間,海面上猛地騰起一根蘑菇狀的白色大水柱:一枚魚雷在被機關炮彈擊中後提前爆炸了!
德艦官兵們來不及慶祝,另外兩枚魚雷仍在以兩倍於俾斯麥號最高航地度逼近,而龐大的戰艦這時也已經處於高轉向當中,在這場度的較量當中,僅憑肉眼很難預測結果,於是。非戰鬥人員以及大口徑副炮戰位上的炮手們,這個時候莫不一起祈禱著為自己,為軍艦,為海軍,也為國家!
魚雷終究不是子彈,運動軌跡清晰可見,但在懷著緊張心情的人們看來,每一秒它都前進了好一段距離。此時此刻,人們已經不再關注那些投空了彈的英國飛機。幾百雙眼睛直直的盯著海面。無比忐忑。艦上的機關炮仍在嘶吼,可另一次爆炸並沒有提前到來。看著海面上那醒目的白線,人們地心臟幾乎提到了嗓子眼。
重灌甲保護下地指揮室裡。軍官們也都聚集到了同一側。他們地經驗再豐富、能力再出色。也無力改變這即將在一瞬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