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部分

深得元地信任,但國防軍終究是德國地面武裝力量的主力軍

世人皆知納爾遜的貢獻,特拉法爾加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海戰,它的結果直接葬送了拿破崙皇帝侵略英國的夢想,但如今阿道夫。希特勒儼然成了又一個視英國為絆腳石的獨裁者。另一方面,納爾遜雖然率領艦隊獲得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勝利,但他本人卻在勝利到來之時不幸戰死。

德國元看來毫不介意兩個稱謂上的差別,他笑著分別看看自己的左臂右膀,“不論是德國的納爾遜,還是海軍的俾斯麥,只要海軍上將得勝歸來,他就將成為戰爭中晉升的第一位海軍元帥!”

阿道夫。希特勒上臺之後只晉升了一位海軍元帥,那便是如今的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這位擁有博士頭銜的海軍將領於193年4月擢升海軍元帥,那是戰爭的陰雲正籠罩歐洲大6,但戰爭的第一槍直到5個月後方才打響。

元或許只是一時興起才說出這樣一句話,但在場的6軍將領們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在意。德國的軍事傳統讓6軍將領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他們從骨子裡覺得海軍和空軍只是戰爭的配角,真正解決戰鬥還得靠6軍。另一方面,不論戰爭前或是戰爭期間,在最高統帥部的調配下,6軍和海軍在資源和戰略方面的衝突遠不如空軍和海軍的來得大,基於種種原因,6軍將領們從不插手海軍事物,就算是6軍出生、擔任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的凱特爾,也依然在海軍問題上給於雷德爾極大的獨立性。

“勝利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黨衛軍上將別有深意的說道。

就在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在風景優美的奧伯薩爾斯山區度假之時,張海諾和他的將士們正在為這場戰爭的走向拼盡全力。捱了14顆大口徑炮彈和數量難以估計的小口徑炮彈的“俾斯麥”號,全然看不到昔日的英姿,一號炮塔被直接貫穿,艦橋削去一截,後桅杆齊腰折斷,艦尾的巨大破口叫人觸目驚心,上層建築連同左舷艦身都已是千瘡百孔。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艘戰艦展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全艦航基本不減,尚存的大小艦炮仍在射擊,就連時不時彈片橫飛的甲板上也還能看到艦員們的身影,他們或是搶運傷者,或是竭盡全力的修復各種裝備武器,全然不懼死神的威脅。

這樣的意志和精神,就連對手也要感嘆不已!

炮戰已經持續了一小時又十分鐘,沒有人在乎已經熱燙的炮管,沒有人在乎筋疲力盡的軀體,雙方的炮手完全陷入了狂熱狀態,他們吶喊著的將一又一的炮彈、一包又一包的射藥裝入炮膛,在不斷被炮膛餘熱烘烤的空氣中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卻趕不及喝上一口水。

戰鬥在白熱化的階段持續升溫。

英國艦隊再度以猛烈的炮火在“俾斯麥”號艦橋上轟起團團火球,四號炮塔瞬間啞火,原本就已經破損的艦橋也燃起了大火,它看上去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具漂浮的燃燒物。

“燃燒物”上的主炮雖然在射擊精度上受到了艦體狀況的影響,卻並沒有放棄戰鬥,六門1英寸艦炮包括經搶修恢復部分戰鬥力的一號主炮塔內的那兩門炮,仍然以齊射的方式向著不到1。5萬米之外的英國旗艦開火。

這個時候,出乎英國人最初預料的,裝備9門11英寸艦炮的“沙恩霍斯特”號扛起了德國艦隊的進攻大旗。作為德國現役主力艦中艦員磨合時間最久、艦體裝置狀況最佳的一艘,它體現出了德國艦船和武器工程師卓越的水平,三座三聯裝徑的11英寸艦炮火力密集而強大,加上這級戰艦相對較深的吃水和低矮的幹舷在海況不至於太過惡劣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在實戰中的作用明顯要比主炮11英寸口徑這個數字更大!

在“沙恩霍斯特”號以及兩艘德意志級裝甲艦的持續打擊下,“伊麗莎白女王”號終於漸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