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頁

宋問:&ldo;答卷的時候,要注意的第一點,文風。&rdo;

&ldo;這幾人之間,各自特點鮮明。包括之後的閱卷官,誰也摸不準對方喜歡的文風為何。或詞藻華麗,或沉穩剛健,或言辭犀利,或清新婉約,或平實樸素。&rdo;宋問挪了挪屁股,坐正道:&ldo;但是,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喜歡平實樸素文風的考官,就很有可能非常不喜歡堆砌詞藻,談之無物的文章。素來沉穩剛健的考官,就不大可能會喜歡冒進衝動的學生。&rdo;

歷史上也有各種反華麗,反詞藻的文風活動。

文人之間的風向是會變的,各時期有各時期流行的趨勢,各自也有各自的流派。

可以確定的是,各流派之間,相處的不是那麼好。畢竟文人相輕。

大梁新行科舉,考卷甚至都沒有糊名。有可能看你名字不好,字也不好,心情又不好,就直接寫了個&ldo;不&rdo;。

宋問道:&ldo;不在榜貼上,也沒有投過行卷的人,請自覺保持中立。何為中立,以李洵的卷子為準。&rdo;

宋問:&ldo;其次,給大家歸結一下今年的重點,也就是所謂的考點。&rdo;

宋問掰著手指頭隨意給他們數了幾個:

&ldo;從國的角度。治貪腐,安民心,穩糧價,廣教育,重考核,強軍本。&rdo;

&ldo;從人的角度。戒奢以儉,虛心納下,廣開言路,正身黜惡,謙沖自牧,慎始慎終。&rdo;

&ldo;種種種種,諸如此類。該怎麼分,怎麼用,怎麼選,視情況而定。所謂策論策論,凡遇事的對策,大抵都是相同的。言語必須自己組織,但是結構可以統一。&rdo;宋問道,&ldo;重要的是清晰流暢,簡明扼要。&rdo;

眾學子頻頻點頭,提筆記下。

宋問將現代常見的總分總,五段三式的行文結構,和他們說了一遍。不過根據歷年來的文章,做了一個改變。

中間必須時不時來一段現狀描述與歌功頌德,言辭間必須要恭敬。

然而這並不算是重點。

&ldo;知道為什麼國子監生徒,比普通百姓更容易高中進士嗎?一來是因為他們背景雄厚,二來是因為他們真得答得好。&rdo;宋問道,&ldo;他們耳濡目染的就是治國之道,看見卷子,腦海中就是破題之法。所以他們很會考試。&rdo;

宋問指指李洵,讓他把林唯衍叫醒。這廝不用參加科考,就是來湊個熱鬧。

然後讓林小友把桌上的紙幫忙發下去。

科舉的考題,大部分都是修身治國平天下,題目開得很大,但題破開,就不算難。

加上他們開科不久,不懂得變化出題形式。被宋問一摸一個準,基本沒能逃過現代考生的精明套路。

宋問將可以寫的點,可以提的對策,簡要列出了一半。再加上古文疏注,前人應題的方式,就變得很多。

她其實寫得不是很詳盡,中間略去了許多。畢竟也沒那麼多時間準備。

縱然如此,學子看見,還是驚為天人。

這才是簡明扼要,清晰流暢吧?

平日裡看書,總覺得學得冗雜,用起來才不順心不順手,往往許多時間才能回憶起來。

這樣規整之後,還用看什麼書?照著上面的點,一條條分門別類的答,不是更快嗎?

他們不知道,這可是經歷的數千年前人總結歸納改進的要點分析。真正的凝古辭,學精敏。

眾人拿著紙張,互相間熱議討論。心中只剩下一句話:先生真乃神人也!

難怪平日裡都不怎麼教授經義,這樣看來,的確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