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1部分

在座的頭領大半都是有明朝封爵的,如李來亨是明朝的臨國公、袁宗第是靖國公,賀珍是歧侯,王興是荊國公、郝搖旗是南安侯、馮啟鳳是新化伯。。。。。公侯伯一大幫子,但你要誰把這些封號都記住,卻是一個也不能。再者,忠貞營這幫大順軍餘部也好,搖黃十三家那些土寇也好,沒多少真把明朝封號當回事的,平日裡都是直呼姓名或稱外號,都是大老粗出身,除了在文官面前,要不然哪個吃飽撐的叫你國公叫他侯爺的。

眾人鬨笑過後,劉體純接著說道:“天子棄國出逃緬甸的訊息,大夥已是都知道了,這個我也不多說了,下面要說的是唐王監國的事,這事關係可大,我和小老虎、袁宗第、郝搖旗他們做不了主,所以便將大夥一塊召來,大家群思群策,看看咱們是響應這個唐王監國還是繼續奉永曆皇帝為正朔。”

說完,袁宗第起身對大夥道:“把大夥召集來應城其實也不是我和小老虎的意思,而是監軍潘公公和洪部院的意思。現在天子棄國,朝廷下落不明,太平軍提出唐王監國這麼大事來,我們都是粗人,不知道箇中厲害,所以我和小老虎想請潘公公和洪部院替咱們主持這場大會,大夥意下如何?”

“理該如此!”

袁宗第意讓太監潘公公和洪部院來主持大會,按道理,堂內都是大老粗,最看不上的就是太監和文官,可是袁宗第把意思一說,眾人竟是沒一個反對的,反而齊聲叫好。之所以如此,卻是那潘公公和洪部院非一般閹人和文官可言,而是二位真正的英雄。

潘應龍原是永曆內廷的司禮秉筆太監,去年清軍大舉進入西南,晉王有意派人去川中聯絡十三家,好從後面牽制清軍,潘應龍聞聽此訊息後便向永曆自請出使川中。永曆大喜之下便命潘應龍為忠貞營監軍太監,讓他秘密前往川中。

潘應龍到川中時,正值大學士文安之組織的第一次攻打重慶之役失敗,就在文安之洩氣之時,潘應龍卻是打起精神前往各家聯絡,途中吃了不少苦頭,終是憑著一腔忠君之心說動了十三家再次組織兵馬攻打重慶。雖說二攻重慶因為二譚叛變工虧一側,但此間過程潘應龍的表現各家頭領都是看在眼裡,均是佩服不已,對這個沒鬍子的潘公公沒的說。

那洪部院卻是說的以兵部右侍郎銜頭總督川楚的部院大臣洪育鰲。當年郝搖旗受隆武朝廷招撫後由道州入境,結果一路不改流寇習性,對地方極盡剽掠。時任知州的洪育鰲氣的單人匹馬來到他軍中,對他道:“士兵跟賊眾的區別在於畏朝廷法律,受知縣節制,不犯百姓;南安侯現在如果要縱掠如以前,則仍如賊人一般,為何要受我朝招撫,去做你的賊人不是更好!”

這話當時就讓郝搖旗手下一幫軍官大怒,人人對洪育鰲怒目而視。郝搖旗卻被洪育鰲這話說得感慨不已,當下就頒了軍令嚴禁擄掠,其後更是親自送洪育鰲出營十里。順軍餘部改編為忠貞營後,隆武帝命廷議監軍人選,結果各方角力,一時難以選出。隆武帝便帝心獨斷,升洪育鰲右僉都御史,令兼諸鎮,出駐湖南。後來何騰蛟兵敗,雲南、貴州也為孫可望大西軍所破,忠貞營無處落腳,洪育鰲便率他們退入西山,在夔東這一帶屯田自守,這一守便是十年。

永曆帝被孫可望接到貴州安隆後,洪育鰲上疏言十三家都很忠誠沒有二心,今楚、蜀雖失,但十三家兵馬獨扼險據衝,觀釁而動。朝廷若有徵行,可以兵應。永曆見了這道奏疏便加洪育鰲為總督兵部右侍郎,令其鎮撫楚地,後受督師閣部文安之節制。

可以說,打忠貞營成立那天起,洪育鰲便和在場的諸家頭領結下深緣,不論形勢如何艱難,洪育鰲都沒有想過棄官逃走或是就此降清,而是始終堅持。夔東最困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