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透過的調令中,共和國空軍原駐紮于山西大同的第二轟炸機師,將陸續向新疆喀什、阿克蘇、烏魯木齊等航空基地轉移,而在重慶大足駐紮的共和國空軍第三戰鬥機師也將向阿拉木圖部署先行部署一個團以加強共和國西部地區的空中攻防實力,除此之外,第一攻擊機師也將做好向西部轉場的準備。
除此之外,共和國第二炮兵還將增派一個戰術導彈旅進入西北地區,特種部隊司令部也將受命安排一個特種大隊進入西北,將隨時保持不少於一個特種作戰小隊在熱點地區執行敵後偵察任務,加強各方面的情報蒐集工作中,當然還少不了調集衛星展開偵察,第二炮兵部隊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將擇日發射一箭三星,這三顆光學、電子、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升空後將擔負起蘇德戰場的監視任務,重點監視斯大林格勒一線地區。
如此龐大的兵力調動一旦完成,共和國就已經初步具備在中亞地區展開一場大規模地區作戰的能力,而如何讓這些部隊在統一而又高效的指揮下形成合力,共和國中亞戰區司令部的成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會議除了透過一系列的兵力調動和中央戰區司令部的成立之外,還在對第二炮兵司令部提交的一份報告進行審計。
納粹德國或將擁有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這也無疑是納粹德國有效威懾共和國的一大利器,共和國中央政府認為,在這一情況之下,可以考慮建設一新型武器系統以確保共和國本土、國外駐軍和盟友免遭攜帶生化武器、原子能武器等彈頭的彈道導彈攻擊。
而為了應對和解決這一威脅,經中央軍委批准,共和國國防科技大學、共和國第二炮兵指揮學院首先對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進行了理論研究和技術論證工作,在形成了綜合性的反制戰略知識後,由第二炮兵司令部防空導彈研究所展開了更為細緻的論證研究。
研究顯示,共和國不僅僅需要為自身主權利益和海外利益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還需要在部分地區建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考慮到目前最具威脅的潛在敵人是納粹德國,而德國與共和國之間的地理聯絡決定了共和國要優先考慮建立地基導彈攔截系統而非海基。
事實上,導彈防禦系統的概念對共和國海軍而言並不陌生,早在中日東海海戰之後,共和國就開始對區域防空進行研究,後推出的中華神盾系統便是為了提高艦隊在應對多樣化高密度威脅之時的反應和反制能力,能同時跟蹤、識別並指揮武器系統實施攻擊大量目標的中華神盾系統,集合艦載遠端防空導彈,已經讓共和國海軍三大艦隊皆具備了相當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
所以,海基的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具備相當的基礎,更何況擁有第一島鏈和多支航母艦隊的共和國海軍,足以為共和國沿海地區提供相當可觀的防禦縱深,就算日本在納粹德國的技術幫助下也進行著彈道導彈的研究,就算沒有真正的海基導彈防禦系統,依靠各艦隊的區域防空實力,也能支撐起海洋的導彈攔截網。
可陸地就不同了,共和國是一個陸地大國,而海外利益中大部都集中在中東和中亞地區,如何確保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的穩固,就必須有限考慮陸基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
根據一系列的研究發現,陸基導彈防禦系統首先需要強大的預警系統,即探測距離遠且識別能力強的地基雷達和天基監視衛星系統,而必備的空中預警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還需要一系列的作戰管理、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當然要想打掉對方導彈,高效的地基攔截導彈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大環節。
按照第二炮兵部隊提交的研究報告顯示,該系統一旦建設成功,只要納粹德國從其本土或者佔領區發射導彈,共和國部署在中東和中亞地區的雷達系統以及在太空的衛星偵查系統,就能很快對導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