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可以逐步找出戰爭的真相。
自普法戰爭之後,法蘭西和德意志成了世仇。英國由於早已脫離了歐洲大陸的政治權利老大地位,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很快讓它和法蘭西結好。勢力龐大的德意志是一個令任何人的忌憚的對手,尤其是作為他絕對鄰居的沙皇俄國,很快英格蘭就牽頭讓法蘭西和沙俄與自己一一結盟,最終締結成立了三國協約,成了攻守同盟。
協約三國的對手德意志也很快拉攏奧地利並很快與之結盟,成為了與協約三國對立的同盟組織。歐洲兩大軍事強國集團就此形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備競賽在所難免。但隨著兩大陣營的不斷擴軍備戰,雙方高額的軍費竟然達到每年需要數十億之巨的財政支出,這樣的折騰很快讓各個政府都不同程度出現了財政危機,但誰也不敢輕易收手只好繼續比拼,時間的威力是無窮盡的,最後不少國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財政泥潭之中動彈不得。
“戰爭隨時都可能來臨,不安分的和平局勢岌岌可危,但我們卻根本不知道戰爭究竟何時來臨,昂貴的軍費支出已經讓政府債臺高築,如果戰爭不爆發,那留給每一個政府的結局是唯一的,那便是破產……”法蘭西財政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是如此陳述戰爭的必然性。
高昂的軍費終於讓各國政府不堪忍受,是否就在決定讓這痛苦的僵持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戰爭仿若成了唯一的選擇。但各國政府都在擔心,他們擔心值不值得發動一場戰爭?究竟要什麼樣規模的一場戰爭才能讓雙方如此尖銳的矛盾得以消解,最重要的是讓囤積已久的軍事物資消耗光並且贏得勝利。當然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是否能夠為這不安分的、代價極其高昂的軍備競賽贏回利益和尊嚴,至少也應該是不虧本。
最讓人擔心的是雙方都準備如此長久,戰爭的機器都是動力十足,一旦戰端開啟必將是一場難以預料的消耗戰,政府是否有財力將戰爭支援下去直到勝利?即便取得了勝利,對手估計也為這場戰爭耗費了財富,一個窮得叮噹響的失敗者不會給同樣精疲力竭的自己帶來任何的好處,甚至會變質成為一種負擔。這個時候的雙方就如同中國人常說的,“上臺容易下臺難”。
在彷徨與忍耐之間,時間匆匆如流水般逝去,二十年的光陰很快就過去了,時間來到了1914年。歐洲大陸嚴重不穩定的、代價極其昂貴的和平始終僵持著,但高度武裝的雙方此時背後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政府,他們一個個已經接近了破產的邊沿。每一個政府多擁有規模龐大的軍隊和最先進的武器配備,而且建立了完備的戰爭動員機制,但他們就是沒有那個能力再繼續對峙下去,要麼爆發戰爭?要麼直接破產?政府依舊遊走在這兩者的邊沿,但此時明顯失去了足夠的耐性。
然而在大西洋的彼岸,有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擁有著可與德意志比拼的工業實力,巨大的工業生產實力和豐富的資源讓這個由冒險者組成的國家開始不安分起來,它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歐洲的緊張局勢讓冒險者們聞到了濃烈的硝煙味兒,但他們就是不能插足於這種強強對話中去,參與雙方之間的博弈謀取鉅額利益,當然這一切都是除了讓戰爭規模更大這一手段以外。他們遠遠不滿足一場小小的由刺殺事件引發的小戰爭,要打就打大戰,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美聯儲法案透過之後,國際金融冒險者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調動自己需要的資金插足歐洲的事務,於是很快便有了摩根銀行對法國貸款的事情發生,貸款資金規模高達一億美金之巨,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布萊恩憤然譴責這一交易是違揹人性的最惡劣的勾當,但事實上這錢還真奏效了,法蘭西政府轉瞬之間有了一億美金的鉅額財富可用於增購美國物資或者繼續戰備,這一事件的日期被定格在1914年8月3日,德意志對法蘭西宣戰的那天,離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