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府從政治、法律、經濟、軍事、教育等等,從來就是自己動手,和所謂的中央從來沒有任何的交集可言不,當然更是一分錢的稅款都沒上繳過,也一分錢都沒問中央要過,大家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
所謂的中央內部裡出了問題,自然可以叫罵上幾句,而有人要推行自己的共和口號,不能說支援也不能說反對,對於目前實力有限的自治區而言,由他們自己去折騰才是最好的對策。
1917年6月28日,孫中山便致電參眾兩院議員,號召議員南下護法。隨後孫中山偕章太炎、朱執信、廖仲愷、陳炯明等率海琛、應瑞艦離滬南下,不久就到達了廣州。
在廣東各界歡迎會上,孫中山發表演說,指出當今變亂,“實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認為“假共和之禍尤甚於真復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設”。
最早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的是海軍總長程璧光,他於七月四日便發表討賊檄文,痛斥張勳復辟。孫中山南下護法後,程璧光與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聯名通電,提出擁護約法、恢復國會、懲辦禍首三項主張,率第一艦隊共十艘軍艦,於八月五日到達黃埔,同行者有唐紹儀、汪精衛等。
廣東這邊折騰得不得了,而北京那邊又有大事發生了。
實力強勁的段祺瑞很快打敗張勳重新掌握政權,不過同樣拒絕恢復約法和國會,還採納梁啟超建議,準備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重新制定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選舉新國會,以達到他取消國民黨議員佔優勢的舊國會和廢除臨時約法的目的,繼而引起更多舊國會議員的不滿,他們響應孫中山擇地另開國會的號召,紛紛南下赴粵。至八月中旬,到達廣州的國會議員已達一百五十餘人。
隨即,孫中山在黃埔公園宴請國會議員,商討召開國會問題。考慮到來粵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決定效法法國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級代表舉行國民議會的先例,召開“國會非常會議”,也就是非常國會,經過一個星期的籌辦。
非常國會在九月前正式開幕,八月最後一天透過《中華民**政府組織大綱》,規定中華民國為戡定叛亂、恢復《臨時約法》,特組織中華民**政府。軍政府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三人。《臨時約法》的效力完全恢復以前,中華民國之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大元帥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元帥協助大元帥籌商政務。
軍政府設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為了適應護法戡亂的戰爭需要,軍政府沒有采納《臨臨時約法》規定的內閣制,而採取中華革命黨《革命方略》中提出的黨、政、軍權合一的大元帥制方案,實行軍事、內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體現了孫中山為首的中華革命黨人希望透過護法運動,建立本黨單獨執政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的意圖。;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的美夢而已,再次剽竊某位偉人的話來說,那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軍政府折騰了老半天結果還是在搭空架子,根本沒有北京那邊來得實際。
軍政府成立之後,自治區內立馬召開了一場自治政府主要領導人參與的緊急會議,會議以討論為主,討論即將席捲整個長江以南的中國打內戰,之於自治區而言究竟該何去何從。
“軍政府的成立;也就標誌著護法運動**的到來,也標誌著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段祺瑞很快就會繼承袁世凱武力統一中國的衣缽,決心以北洋武力鎮壓護法力量,挑起第二次南北戰爭。當然其軍事戰略非常明顯,只有兩個重點:一是對湖南用兵以制兩廣,一是對四川用兵以制滇、黔。”
“但目前看來,估計對四川用兵就不用了,因為雲南的唐繼堯和貴州的劉顯世,倆人是很明顯會站在段祺瑞那邊的,段祺瑞的戰略重點成了一個,那就是借雲南、貴州挾制廣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