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外堂的客人們也大抵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所有人都眉宇放鬆,臉上帶著輕鬆的笑容。
來此購書的多是智識階層。
他們天然的對勳貴不滿,對幫派敵視。
賈芸先抗住了金沙幫,又抗住了實權在手的勳貴。
不光扛住了,還手一擊,還令實權勳貴落馬!
順道多掃除了幾十個貪官!
對這些士紳生員階層的人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
所有人都很高興,興趣很濃,可以說是興致勃勃。
“劉景雲完了,現在已經有官兵去興福坊,很快就要抄家了!”
“是麼?這狗東西不知害了多少人,一會我要去親眼看著誠勇伯府抄家!”
“還不止呢,順天府那幾條狗也跑不掉。”
“多虧了賈東主啊。”
“妙文,奇文啊,我看了之後便是明白,劉景雲一夥完了。只要但凡有些人心的人,都會知道此輩斷不能留。”
“當今皇上還是想有番作為的!”
“所以說,賈東主如有天助啊。”
“不不,這是賈東主自己的能為,何談天助?”
“不,你不懂我的意思……”
“哦哦,確實為天助!”
還真是天助。
就是對了隆正帝的心思,乃有“天助”。
皇帝的心思,在外的普通人肯定不知道,最少是不盡瞭然。
在京師計程車紳階層,卻是人盡皆知。
急於擺脫太上皇的影響,清除景和劣習陋政,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賈芸這一次的文章,在景和年間發出來,要麼如石沉潭,毫無用處。
要麼就是景和帝會勃然大怒,最少也是極為不喜。
賈芸的文章不僅不會成功,相反,很有可能獲罪。
因為景和帝的風格就是好大喜功,極為重視自己的身後令名。
為了求一個“仁”字,有意寬縱官員,甚至明擺的貪汙或是瀆職,也是訓斥一通就完事了。
甚至很多時候連訓斥也沒有。
景和帝不明白,從古至今的仁宗名副其實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兩位皇帝。
這兩位並不都是對臣下妥協,寬縱。
他們的“仁”更多來自文治之功,來自對黎民百姓的關愛和內心深處的仁德。
景和帝的心思誰都明白,但明眼人看的出來,將來這位絕對得不到一個仁字。
隆正帝打死也不會給。
話題到這就不宜再深入了,事涉大政,涉及天家父子的矛盾,京城裡繡衣衛眾多,沒必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待看到賈芸時,客人們也不曾多說什麼,只是一個個微笑拱手,甚至長揖。
這是讀書人間的默契。
賈芸沒找賈家出頭,沒用武力,只用一支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種事是讀書人群體中最被認可和敬佩的,這就是讀書人的爽文,相對而言,比射鵰中的段子都爽利多了。
就在此時,所有人聽到了拍手聲。
拍手聲中,兩個騎馬穿淺黃袍的小黃門飛馳而至。
“都閃開,賈記書局東主賈芸何在?”
“宮中有恩旨,賈芸準備接旨!”
“閒雜人等,一律讓開!”
兩個小黃門還在吆喝著,巴掌聲再響。
又是兩個小黃門飛馳而至,接著又是十餘騎趕了過來。
這些小黃門應該屬於專門傳旨的部門,做這些事相當熟練。
在他們的驅趕下,數百名在書局內外的人群都被疏散了。
但聞訊而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