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廷大學士搖身一變為唐王政權的內閣首輔,郭之奇倒沒有多少愧疚永曆皇帝的言語。若說大學士在唐王未監國前是沉默,現在則是活躍。不得不說郭之奇也確是個有本事的,到廣州不過數日,朝廷的大小章程他都弄了出來,一些方面甚至比周士相軍帥府裡的人鼓搗出來的更好。
郭之奇提到了一些名字,都是從前永曆朝廷任命的官員,他的意思是唐王認為這些人材堪可用,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時,不妨委他們重任。
周士相笑而不語,問首輔大人意下如何。郭之奇點了兩人,隨口說起他們當年事蹟,言辭中也是很讚賞的。
周士相不動聲色聽著,在郭之奇以為他也認可這些人時,周士相卻拿出一張寫有人名的名單遞與他。
郭之奇接過看後,臉色有些難看。因為紙上這六個人名都對應了各部,顯然這是周士相認可的六部侍郎人選。
名單是周士相想了半天方確定的,有道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他這會卻是人到用時方恨少,夾袋裡可信的文官人選真是太少,以致他一時之間竟是找不出多少可用之人。
最終,他定了六人。六人中,禮部侍郎竟是由洪承疇的兒子洪士銘擔任;兵部侍郎則由周士相的六官兵官董常清擔任;戶部侍郎則由郭紹出任,刑部侍郎為徐應元,工部侍郎為軍械局大使的程漢斌,吏部侍郎則是桂永智。
六人中,徐應元和郭紹都是舉人出身,眼下雙雙被扣在安南。洪士銘的出身自是不用多說,董常清是惠州生員,潮惠大戰進言有功。程漢斌則是北來相投,于軍械有大見解大用,其任工部侍郎主管軍械製造再是合適不過。而那桂永智原先是滿清兩廣總督李率泰的幕僚師爺,算是半個參謀,他原先就在六官中當吏官,對於太平軍文武官員資料頗是熟絡,出任吏部侍郎也算是物盡其用。
六個人名下面則是一個“左”字,一目瞭然,周士相這是要六人皆出任各部的左侍郎。六部除堂官尚書外,便各有兩侍郎,明制以左為尊,這左侍郎自然便是僅次於尚書的部中大佬。而現在唐王政權的內閣學士都兼著六部堂官,換言之,這六個左侍郎才是六部真正的主事者。
周士相對郭之奇的臉色變化只當未見,笑著問道:“閣老以為這六人可當其用?”
“怕是資歷淺薄了些。”
郭之奇知這事沒法反對,誰讓唐王把小九卿全給欽點了,一個都沒給周士相,現在周士相自己弄六個左侍郎出來,看著頗有點針鋒相對。沒有辦法直接反對,首輔便委婉的提出了這份名單的最大缺陷,那就是這六人都太年輕,資歷也太淺,最大的桂永智也不過才四十許歲,且還是降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明朝的六部侍郎。
周士相輕笑一聲:“閣老這話說的,我這國公也很年輕,也無什麼資歷,莫不成我該向朝廷辭去這國公?”
“粵國公一言驚醒夢中人,是咧,細算下來,老夫也有何資歷出任首輔。”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是鐵定要這六人出任左侍郎,便也不做無用功,笑著起身向周士相告辭,去將名單給唐王殿下看。
郭之奇走後,後廳走出四人來,卻是剛剛成為武淵殿大學士的宋襄公、東閣大學士的袁廓宇、及桂永智和董常清二人。
袁廓宇一臉諂笑的向前道:“大帥,唐王殿下這幾日可是用了不少心思。”
周士相看了眼袁廓宇,笑著搖了搖頭:“其實殿下此舉也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將心比心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
宋襄公忽的開口道:“北伐在即,若唐王一直見疑大帥,此事如何解決?”
這話讓袁廓宇他們都是心中一凜,不約而同看向周士相。
周士相笑了笑,沒有回答宋襄公的話,而是問他們道:“你們現在看,我還像個秀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