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章 洛興倉風雲

在隋末亂世的滾滾浪潮中,瓦崗軍的崛起宛如一顆璀璨的流星,劃破了黑暗的夜空,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存在之一。

它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

大業七年(611 年),當時的東郡法曹翟讓,因犯事被判死刑,在這生死攸關之際,獄吏黃君漢敬佩他的為人,冒險將他釋放。

死裡逃生的翟讓,逃到了瓦崗寨(今河南滑縣東南) ,這裡沙丘起伏、樹木叢生、沼澤相連、蘆葦遍野,人煙稀少,是個易守難攻的天然據點。

在這片土地上,翟讓振臂一呼,舉起了反隋的大旗,附近的貧苦農民、漁夫、獵手們紛紛響應,很快便聚集起了一支萬餘人的隊伍,這便是瓦崗軍的雛形。

起初,瓦崗軍主要依靠劫掠運河上的官船和富商船隻來補給軍備,由於他們熟悉當地地形,隋軍多次前來鎮壓,都被他們巧妙地擊退,損失慘重。

然而,這種單純依靠劫掠的發展模式,也限制了瓦崗軍的進一步壯大,他們急需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

大業十二年(616 年),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瓦崗軍的命運,他就是李密。

李密出身貴族,曾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卻因此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和政治經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兵敗後的李密,四處逃亡,最終投奔了瓦崗軍。

剛到瓦崗軍時,李密並未得到重用,甚至還被翟讓囚禁起來。

但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口才,透過王伯當向翟讓傳話:“如今隋朝精銳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損耗殆盡,楊廣又下江南,正是我們像劉邦、項羽那樣爭奪天下的好時機。

瓦崗軍兵強馬壯,若能拿下洛陽與長安,何愁大事不成?”

這番話深深打動了翟讓,他意識到李密絕非池中之物,於是釋放了李密,並讓他招攬附近的各路義軍。

李密果然不負所望,憑藉著自己的名聲和貴族出身,成功說服了數支義軍加入瓦崗軍,使得瓦崗軍的聲勢大振。

在李密的建議下,瓦崗軍開始了一系列重要的軍事行動。

他們首先攻破了金堤關(今河南滎陽市東北),佔領了滎陽附近各縣,邁出了向外擴張的重要一步。

當時,中原地區的隋軍因忙於鎮壓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軍備空虛,瓦崗軍趁機西進,迅速攻下了滎陽周圍的縣城,滎陽太守楊慶嚇得龜縮在城中,急忙向朝廷求救。

隋煬帝遂任命隋朝名將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領兩萬大軍前來鎮壓瓦崗軍。

張須陀在隋朝軍中素有威名,他所率領的軍隊也是隋軍的精銳之一,此前瓦崗軍多次與他交鋒,都以失敗告終,翟讓甚至一度產生了避戰的想法。

但李密卻認為,張須陀在接連取得勝利後已經變得驕傲輕敵,而驕兵必敗。

他向翟讓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採取 “佯退誘敵、設伏聚殲” 的戰術,

由翟讓正面誘敵,他與王伯當、徐世積率領精兵埋伏在滎陽城北大海寺附近的密林之中,只待張須陀大軍深入,便數路殺出將其合圍。

翟讓最終採納了李密的建議。

戰鬥打響後,翟讓按照計劃且戰且走,成功將張須陀引入了包圍圈。

李密等人率領伏兵突然殺出,隋軍頓時陷入了混亂。

張須陀雖奮力拼殺,但最終還是無法突出重圍,戰死沙場,其副將賈務身負重傷,帶領殘部 5000 餘人奔逃至梁郡(今河南商丘)。

這一戰,史稱 “滎陽大捷”,是隋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第一次慘敗,極大地振奮了瓦崗軍計程車氣,

也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