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章 《陳年舊事》

征途。這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抗爭,更是對整個民族命運的擔當。

1937年,抗戰的烽火燃起,19歲的朱後友新婚燕爾就投筆從戎,加入了五星軍,從小兵做起。這小子,敢打敢拼,沒多久就成了68團的副排長,帶著兄弟們衝鋒陷陣,平型關、午柳城溝,哪兒都有他的身影。1939年,他又帶著隊伍跟著115師東進支隊跑到魯西,跟太陽那幫傢伙幹上了。到了1940年,345旅的番號都快打沒了,可朱後友卻越打越猛,直接被提拔為團長,繼續帶著兄弟們跟太陽死磕。那些年他三個兒子也相繼出生。

抗戰勝利的號角吹響後,朱後友在柳燈軍的英明領導下,踏上了新的征程。他相繼被任命為魯豫軍區第九縱隊的副旅長,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朱後友身先士卒,參加了變革中原的壯闊戰役,又揮師南下,投身到大西南的變革戰鬥中。他率領部隊,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用智慧和勇氣書寫著忠誠與擔當。每一場戰役,都見證了他對五星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每一道傷疤,都是他不朽功勳的見證。這一年也是47年小妹金花出生了。

,!

朱後友,一位歷經戰火洗禮的老兵,其人生軌跡,每一步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直至1952年,戰爭硝煙散去,他帶著勝利的榮耀,於次年踏上歸途,卻遺憾錯失與親人的最後一面。父親的驟然離世,讓他內心悲痛難抑,但軍人的使命驅使他迅速調整,繼續駐守大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直至轉業至四九城,一份報告中的“朱墨”二字,觸發,喚醒了他深埋的記憶。侄子?這一線索讓他決定重返故里,揭開塵封往事。在父親墓碑上,那“我兒若尋就來姜家寨”的刻字,彷彿是加密資訊,指引著他探尋真相。

朱墨站在車站口,眉頭緊鎖,二嬸的熱情提議在他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但他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婉言謝絕了那份來自四九城的誘惑。二嬸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卻也理解地點了點頭。她知道,朱墨有自己的考量,妹妹朱妍即將迎來中考的關鍵時刻,而他自己的學業也容不得半點分心。

小妹金花緊緊拉著朱墨的衣角,眼中滿是不捨。她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彷彿要將這一刻永遠鐫刻在心間。在金花依依不捨的眼神中,他們彼此告別,那份親情的紐帶即便跨越千山萬水也難以割捨。臨行前,他們留下了四九城的地址與電話,那是未來相聚的希望之光。

而朱敏,則被朱墨留在了身邊。他深知,這條回村的路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太過遙遠且充滿未知。他輕輕拍了拍朱敏的肩膀,眼中滿是堅定與溫暖:“走吧!回去吧。”就這樣,他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對彼此的牽掛,踏上了各自的歸途。

:()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