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大年一直是風語村的書記,到年齡後雖然退下來了,但是在村裡的威信還在,村裡遇到斷不了的事,村民之間鬧個矛盾糾紛什麼的,人們還是願意聽他的。
那一年,村裡發現了金礦,由於村民們沒啥見識,不知道金礦的儲量和品質,所以就想請政府幫忙。
結果,村裡報到鎮裡,鎮裡報到縣裡,縣裡報到市裡,就這麼一級一級報了上去。
沒過多長時間,市裡派了人來勘測,那些人一待就是好多天,然後長短沒說,又回去了。
又過了幾天,市裡和縣裡的領導都來了,要找村裡說了算的人一起開個會,商量金礦的事。老頭子餘大年也被叫了去。
市裡的領導說,他們村的金礦儲量不高,品質也不好,真要開採起來,人力物力的,投資很大,收益還不高,不划算,如果村裡同意,就乾脆把金礦賣給市裡,由市裡組織人開採。
這個話,餘大年聽著不大對味兒。
有一個道理很簡單,這年頭,無利可圖的事,誰會搶著幹?但是,這件事就怪了,村裡不能幹的事,市裡卻要幹。
當時的村主任已經不是餘大年,而是石茂才。餘大年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說話,石茂才就首先同意了。
餘大年覺得石茂才答應得太草率,這麼大的事,應該跟全村人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但是石茂才那天卻沒有聽餘大年的,平時沒啥主見的一個人,唯獨在這件事上不聽勸,鐵了心要聽市裡的。
餘大年沒轍,灰溜溜地回了家。
過了沒幾天,轉讓手續就辦完了,全村一共五百多人,市裡就給了一百萬。
辦完轉讓手續,市裡就組織人夫馬匹開進風語村,三個月後,金礦就投產了。
這個時候,村民們才發現村裡上了市裡的當,村民們被騙了。一車一車黃燦燦的金子往外拉,就是不小心撒了的,也遠遠不止一百萬。
然後,村民們就三個一夥五個一群,來家裡找老頭子餘大年,讓餘大年帶領村民們去找市裡翻後賬。
餘大年也氣不過,所以就在村民們的鼓動下真去了,不僅是自己去了,還把兒子餘金生和孫子餘有福也都帶上去了。
這件事鬧得很大,也鬧了好長時間,但是市裡就是沒有人出來說話。
村民們沒有辦法,於是就商量著要去省裡告狀,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人還沒有出村,就見村裡突然來了好多好多人。這些人二話不說,見人就打,往死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