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制誥,三日三遷。而彭汝礪也是深受王安石器重,做過國子直講,為人正直敢言;許安世則是陸佃的學生,陸佃又是王安石的學生。(阿越按:陸佃此人,或者不甚著名,但他孫子陸游,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此超強大的陣營,皇帝還有什麼懷疑的理由,自然照準。而《新義報》單單是三個狀元做編輯,就足夠先聲奪人了,在當時的狀元,是一種什麼樣的榮耀,石越雖然無法理解,卻是相當明白的。
當李丁文聽到這件事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呂惠卿,真聰明之士。”
熙寧五年閏七月二十五日,晴,《新義報》創刊,首發十萬份,其中由驛亭送往全國各路郡縣州軍官員的報紙佔兩萬份,汴京城賣掉八萬份,超過《汴京新聞》,成為大宋第一大報。
第一卷《十字》 第十節 呂氏復出(中)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7…11…16 8:30:08 本章字數:10757
做為官方報紙的《新義報》(正式的名稱是《皇宋新義報》),影響力遠遠超過《汴京新聞》,雖然模仿《汴京新聞》的體例,但是這份報紙的特殊身份,無疑使它具有了官方喉舌的意義。因此對報紙的控制權,同樣會牽動許多人敏感的神經。
在《新義報》創刊三天之後,已經身為經義局編撰的王雱被任命《新義報》副主編,成為《新義報》的太上編輯,因為《新義報》完全是一個新生的機構,而且不涉及具體的政務,因此王雱並無迴避的必要——雖然馮京提出宰相子侄最好迴避,但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而石越則被突如其來的事務給忙瘋了,王韶不斷的要錢要糧要兵器要衣服,冬天就要到來,將士們沒有寒衣怎麼行?一方面要和文彥博這個老頭子溝通,一方面要小心處理王安石的關係,還要去軍器監這個名義上的下屬機構和呂惠卿這個笑容可掬的傢伙打交道,石越一天差不多有半天時間是在馬車上。幸好曾布和自己關係不錯,和三司那邊的溝通還算比較順暢。
呂惠卿辦起事來很痛快,處事利索,讓石越很是欣賞,而且對人和氣,很多時候,石越都有點懷疑《宋史》把這個男子名列《奸臣傳》,是不是出於成見。
“眼見一天天入冬,從各地都作坊調集寒衣,時間上只怕來不及。將士們受凍,影響戰局,不是小事。”呂惠卿沉吟道。
石越不動聲色的看著呂惠卿,調集不了應有的寒衣,不是他的責任,呂惠卿如果想向他石越訴苦,只怕是找錯了物件。
“京師的絹、布、棉花也不能全部徵購完了,十月一到,就有例行的賞賜,數十萬禁軍,上萬的官員,還有數十萬戶的老百姓,都需要這些東西過冬。到時候汴水凍冰,漕運不通,說什麼都有點來不及,畢竟京師是根本之地。軍器監我才上任,之前的準備不充分,我也很為難。”呂惠卿向石越攤攤手。
石越卻不去看他,把目光轉向文彥博,果然,文彥博急道:“兵者,國之大事。從陝西調集一些,四川來的全部運往前線,再加京師的儲備,應當夠了吧?”
呂惠卿搖了搖頭,“軍器監的儲備,不到兩萬。可是因為胄案改軍器監,又接連出了事情,沒有人理會到這件事情,當時正是盛夏,誰會去想冬衣呢。”
王安石望了望政事堂外的那棵大樹,沉著臉說道:“不管怎麼說,前線將士的供需一定要保證。”王韶的每一次勝利,都是給皇帝和新黨的一劑強心劑。
呂惠卿聽王安石定了基調,便改口笑道:“雖然困難重重,但未必沒有辦法。”
“吉甫,你說說有什麼好辦法。”王安石看著呂惠卿,問道。
“京師唐家棉紡行的棉花和棉布,有十萬之巨,我們可以先全部買下來,吩咐幾家成衣店連夜開工,再加上軍器監的工匠一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