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還有一些人,則是很不服氣,特別跑來學院找我辯論的,我當然很少親自參加,而是由那些教員和學生中的積極者來應辯。我為此特意騰出一間大廳做為辯論廳,任由那些人和我的教員們辯論,並且每七天中規定一天時間就是用來辯論的。於是這一天成為大宋讀書人和愛看熱鬧的百姓最高興的節日,他們每七天就等這一天來創造一個新話題以為談資。茶館裡人們一坐下來,多半就是在談論上一個“辯論日”談的是什麼,下一個“辯論日”又會有什麼新的爭論。
而辯論的話題,則由新學的真偽,漸漸擴充套件到儒學的經義,但是我絕對不願意捲入新黨舊黨之爭,所以嚴禁在我的學院辯論朝政得失,明確的說“非所宜言”,這種鮮明的態度很受皇帝和王安石的讚賞,而舊黨也覺得我這個人很懂“人臣之道”。
只是這種辯論的火種既已種下,就根本無法控制。讀書人若是閒著無事,沒有不喜歡議論的,而知識分子不談論政治,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朝政的辯論,在白水潭學院沒有發生過,不等於在別處不發生,而我在皇帝面前,也是委婉的為這些行為解釋著,讓他覺得不宜防民之口,又讓他覺得辯論把問題找出來,也並非一無是處。
學院的另一個特色,則是在“辯論日”之前的一天,我會去請當朝大儒、著名的發明家、博學家來做講座,這一天又被稱為“講座日”。每逢講座日,學院的學生都必須上午前往聽講,下午則可休息。而這時候汴京城裡的儒生們,往往也會來旁聽,學院旁邊倒象是趕廟會一樣了。
總的來說,書院的成功超乎我的想像,我似乎已經看到第二年報名的學生擠滿學院的景象了……
但是這種熱情在一個學而優則仕的社會能支援多久,實在並不是一件讓我感到樂觀的事情,雖然那些有閒階級會把科學的火種接下去,但是那離我想要的還差得遠。
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卷 十字(初稿) 第五節 宴會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7…11…16 8:30:09 本章字數:3301
做為大宋國的名人,我卻一直很小心的避免交遊太廣。但是汴京城裡誰都知道白衣御史石越對於文化事業很支援,那些出身貧寒的儒生也經常是在我名下的印書局或者學院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以度過金榜題名之前的苦寒,而其中那些談吐不俗、仗義任俠的,也經常會被我宴請,一起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慢慢得覺得自己真有了些學者風範了。只是我的宴會上,卻很少會有朝中的大臣,頂多就是一些翰林學士,喜歡我見聞廣博,又能填些不錯的新詞,頗愛和我交遊。
熙寧四年的冬至,是我回到古代所過的第二個冬至。歷史上曾經記載,王安石曾經在熙寧四年,也就是耶元1071年,讓人把他兒子的策論刊佈於市,皇帝讀後很是欣賞,就把他兒子王芳提拔到身邊。這件事,是史上一個著名的權謀。我當然是知道的,只是沒有想到,王芳的策論竟是透過的我民智印書館出版的。
王芳的策論本身是不錯的,但是想到這件事所包含的政治意義,還是讓我哭笑不得。不過我既不敢,也無必要去得罪王安石。須知此時倘不是因為我過於年輕,我的聲望只怕還要在王安石之上。無論新黨舊黨,都很佩服我的才學,同時因為我不做官,政治上不站邊的做法,也讓雙方都想拉攏我。而在年輕的皇帝面前,我也是說得上話的人物了,因為我年輕,所以無酸腐氣,很多時候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事情的本質,卻從不正面頂撞皇帝。
皇帝想讓我進朝廷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而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