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部分

然則公以為此番緣邊諸將,何人功績最著?”他品秩低於石越,自是不能直呼其名,而須尊稱為“公”。

石越注視郭逵,點頭示意,沉聲道:“功績大小,有司自有評斷。此樞府、兵部、三衙之責,越不敢置喙。然若以將品而論,越以為是在環州殉國的狄郎為第一。狄郎之事,堪稱大宋武人之典範。”

此時狄詠事蹟,京師尚無人知曉。眾人見石越如此抬高狄詠,便頗有人不服氣。但狄詠畢竟是殉國之忠臣,近來又風聞皇帝頗有憐惜之意,眾人心裡不服,卻也沒有人敢在嘴裡說出來。

石越顧視眾人顏色,已知其心。他已經瞭解到狄詠的事蹟,頗為感動,本就有心要大加宣揚一番,此時又想起李丁文之前和自己說過的話:“閉門謝客甚至自汙,示人以昏庸,韜晦之下策也。其上策,是使人較己更受睹目。譬如燭火,欲使燭火之光明不顯,其下策,是以布蒙之,而略有不慎,則燭火竟為布所滅;而其上策,則是置於太陽之旁,太陽之光遠甚至燭光,則燭光雖大,而人必不以為意……”石越心中一動,已是拿定主意,當下又說道:“將有五德,狄郎可謂五德俱備者……”於是滔滔不絕地說起狄詠守環城的事蹟。

狄詠之事,本來頗為感人,自石越口中說出來,更添幾分悲壯與無奈。瓊林苑眾大臣聽石越從狄詠請纓說起,先是說他種種勇冠三軍,奪敵之氣的故事,無不振奮。接下來又聽石越說起狄詠守城,以一低矮小城而抗十倍之敵,終以援兵久候不至,力絕而敗,眾人莫不扼腕嘆息。

直至聽到狄詠自裁,以一人之死而換滿城百姓之平安的大仁大勇,李敢當獻城自殺之節義,從說的石越,到聽的大臣,無論真心假意,全都熱淚盈眶,感動不已。在場有幾個與狄詠共事過,交情匪淺的武官,早已抱頭痛哭。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範純仁亦忍不住讚歎道:“此真將軍也!”

頓時,附和之聲響起一片,每個人都重複道:“此真將軍也!”“此真將軍也!”

第二天。睿思殿。

趙頊穿著一襲月白長衫,盤腿坐在一張書案後面。李向安微微躬著腰,與幾個內侍一道侍立一旁。站立在下首的,是御史中丞鄧潤甫與侍御史安惇。

趙頊前面的書案上,擺著一份奏章,這份奏摺被擠壓得有點變形,上面還沾了幾點血跡、淚跡——這是石越呈上來的狄詠的遺表,上面只寫了寥寥幾行之字,行文草草,書法談不上好,但每個字都遒勁有力,直透紙背,一看就知道是出自武人之手。

“待罪臣翊麾副尉狄詠頓首言:臣自知有罪,深負陛下之重託。能明臣之忠心者,惟有死而已。臣能死國,是謂無憾。陛下英明聖睿,兼得良佐,必能致堯舜三代之治,光太祖之業,臣死無憾!此臣所以拳拳也。”

“是朕有負狄郎,非狄郎有負於朕。”趙頊默然良久,才輕撫奏摺,黯然嘆道。但他的目光卻始終無法從那份遺表上移開,這寥寥的幾行字,應該就是狄詠的絕筆了吧?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冀望才最為誠懇,也最讓人心悸,尤其當趙頊不由自主的想起清河的時候,隱隱的,他竟有些愧疚,彷彿狄詠的死也是他的過錯。

他的目光一動不動的凝注在那奏章之上,狄詠當時寫就奏章的時候,必然已經沒有充裕的時間,所以這字跡略顯得潦草,但狄詠的心中,卻必然是沒有絲毫的畏怯,因為在他的字跡中,看不出任何的虛弱、任何的飄移,而是一貫的堅定有力。

趙頊想起狄詠出京之前在崇政殿的對答,又想起,在狄詠殉城的時候,他心裡會想到什麼?是什麼力量與信念支撐著他,才能讓他這樣的無畏與堅定?

狄詠為滿城百姓平安而自殺之事,此時早已傳遍汴京城。不僅《新義報》與《汴京新聞》兩大報紙連篇累牘的讚頌,民間交口傳頌。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