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就不行了?”朱由檢不由得大吃一驚。
 ;。。。 ; ;
第2節 遺囑(定稿)
朱由檢的心咯登了一下。真是流年不利,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甩手大掌櫃,他爺爺朱翊鈞,號稱萬曆皇帝的明神宗,只是因為定立王儲的長幼問題與大臣們抗爭了十幾年,最終由於抵抗不住世俗與官員們的清議,承認失敗而選擇了沉默。每天不去上朝處理政務,不批官員們的奏章,甚至於大臣們的升遷、替換也一概不管,只是用不問世事,無所作為來做無言的反抗,在朱由檢的眼中是一個典型安逸享受而且智力有缺陷;屬於偏執狂一類的君主。後世人不知道為何給他諡了個神字,真象是個黑色幽默。但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做什麼,怎麼做是他的權力。也許在明神宗的心裡只有個人的喜、怒、哀、樂,卻絲毫也沒有江山社稷的影子,用這樣的人來做一個強大國家的領導者,簡直就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皇帝比比皆是,只因為他是皇室的長子,不管他願不願意,即使是昏庸無道、喪盡廉恥也能合法地坐在國家權力的頂峰。明王朝的滅亡是從他開始註定的,中華民族的數百年恥辱由他所鑄就,卻要別人為他承擔後果,“願世代不生於帝王家”。然而做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男兒,朱由檢卻能感覺到他沉默中強抑的痛楚,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卻不能決定自己的繼承人,食言而肥,每天只能用一種內疚的心情面對愛妃鄭氏責難的眼光,那是一種怎麼樣的無奈,肝腸寸斷卻無人訴說。
明代資本主義的萌芽時間不晚於西歐各國。明初國富力強,中期以後更是重現漢唐聲威,國民總產佔世界50%以上,科技發達,火器犀利,遠非西方可比。明朝永樂年間,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為了消滅侄子建文帝殘存勢力、擴張疆域,掠奪海外資源,或者還要為找到一條進攻蒙古殘餘勢力帖木爾帝國的海路,派遣宦官鄭和,率浩大的艦隊,七下西洋。在擴大海外貿易的同時,獨佔原泰王朝治理下的滿剌加(今馬來西亞全境),大破錫蘭(今斯里蘭卡)軍隊,俘虜其國王,勢力遍佈南洋各國。
然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在大陸上經營發展起來的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佔領了人們的頭腦,那種忍為上,隨遇而安反對經商的思想嚴重限制了對海外的擴張。明仁宗即位後,僅僅因為一次小小的雷擊大殿偶發事件,群臣上書認為是天示不祥,馬上終止了航海活動,大批用於遠洋的木製寶船停靠在船塢碼頭,年復一年任由風吹雨打,直到腐爛沉沒。與此同時,西歐列強,以英夷為代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大航海時代展開為標誌,遠航四大洋,開始奪取海外殖民地和產品銷售市場,進行原始資本積累的擴張歷程。近代中國由於幾個人和治國思想體系的過錯,讓整個國家和民族險陷於萬劫不復境界,卻只能聽到千百年後現代人暗地裡的一聲嘆息。
萬曆二十八年,朝廷眾大臣利用皇長子朱常洛年將二十,已經成人,應該擇日婚配為理由,提請明神宗按定例先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再行皇太子加冠成年、婚配各種禮節。然而神宗採取對提議一概不理不睬的態度,卻私自與鄭貴妃立定誓約,一定要將皇位傳給他們的孩子二皇子朱常洵。訊息傳出,滿朝文武議論紛紛。皇長子朱常絡更是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沒了主意,只好利用左光斗和楊漣兩內閣都御使大臣的威望,聯合所有官員一齊反對,才將這件事拖了下來。萬曆三十六年,左光斗先生想出一個絕妙的計策,買通鄭貴妃最親近丫鬟,偷出神宗交給她保管的立約錦盒,將裡面的誓書用蠹魚蛀得七洞八穿,剛好把常洵二字,齧咬得一筆不留,然後再悄悄地放回原位。其後第二年,看到時機已經成熟,由內閣大臣沈一貫奏請,再次力陳冊儲冠婚,事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