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氣後哪那麼容易認栽。
尉窈第二天晚上留值秘書省,抄書抄累了,一閒思便又湧上不服輸的勁兒,她還不信了,不信大魏典籍藏書最全的秘書省,再找不到《方言》有關的註解了!
她要仔細翻尋,不管誰做的註解都可以用作參考。
想到立即做!
令史今晚也留署當值,她過去取到一間庫舍的鑰匙,此庫舍裡全是基礎經學的筆記。
太和九年時,文明太后下令置學館,專教誨皇子皇孫,此“學館”便是皇宗學的前身,學館時期的夫子不稱“博士”,只稱“師”、“師傅”。
太和十六年時,建立皇宗學,此後由博士教學,學館期間的教學筆記全都不再使用,封存於庫房,遷都時從舊都搬來洛陽的秘書省,繼續封存。
這麼多年了,尉窈是第一個進來翻找文章的官吏。
庫舍頗大,因怕漏雨,四周沒有窗,大敞開門,月光下可見書籍滿滿,堆放得非常亂。
她一手提燭燈,一手找文章,不行,太慢了,這樣下去到天亮也閱不了多少。
想到剛才令史廨舍裡看見的手提小燈籠,她有辦法了,鎖上門重新厚顏求令史,討來小燈籠,用竹杆和麻繩捆捆綁綁,終於把小燈籠固定懸於頭頂前,如此便騰出了雙手。
她坐在門口處書最多的地方,快速地展開一卷看一卷,系回一卷再展一卷。
《爾雅》筆記、《詩經》筆記、《論語》筆記、《孝經》筆記,天啊,真全!
這裡對初涉經義的儒生來說絕對算寶藏庫!
《方言》筆記!
果真有!
她顧不上細看內容,把這卷筆記放到膝前,繼續閱看新的書冊。
看完了一堆,她往後稍挪位置,繼續!
又看完一堆,又往後稍挪……燭油盡,燈籠滅,解下來添燈油,髮髻散了胡亂纏纏,繼續!
就在尉窈又一次挪位置時,嚇一跳,左常侍崔鴻啥時候進來的?
尉窈只見過對方一次,是初九那天,七殿下帶賓者來她家送納采禮,崔鴻是賓者之一。阿母只知對方出身清河崔氏,是侍中崔光的侄子,於彭城王府裡擔任左常侍。過後尉窈又向元茂打聽,方曉得崔鴻非常博學,年幼時便闖出名氣,並一直有個志向,想修撰十六國史書。
此志向是尉窈想都沒敢想的,當時聽元茂提及,她就一個念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奇怪的是,崔鴻現在穿的低品秩官服,屬朝廷外朝官規制,非郡國屬官的官服規制。
崔鴻身旁還有一位年輕些的郎君,更奇怪,此人居然沒穿官服!極有可能是宗王級別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