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辭其咎,臣以為亦當重處”
聞聽此言,武承嗣眉頭一蹙,淮南道觀察使武嘉順可實實在在是他的人。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反倒不便在這個當口接話了,只是冷冷的瞅了李昭德一眼。
這時,陸元方點了點頭,“此言甚是,治官如治軍,功必賞過必罰,李明玉自不待言,武嘉順身為一道觀察使卻坐觀事態發展到如此地步而無所作為,誠然難辭其咎”
婁師德很隱蔽的看了武則天一眼,“臣附議”
要不要保武嘉順?如何保?若是不保又當如何?這其間武承嗣正在心底做著緊急的盤算,時間雖短,但當婁師德說完之後,他也已拿定了主意。
看了崔元綜一眼見他沒有要說話的意思,遂輕咳了一聲後道:“陸相三人所言極是,李明玉與武嘉順俱當重處。然淮南重地,又值此非常之時,不可一日無主,臣以為戶部侍郎宗楚客才堪大用,可為淮南道觀察使”
武承嗣剛說完,李昭德淡淡插言道:“如某所記不錯,兩年前大朝會上正是魏王一力舉薦武嘉順出任淮南道觀察使,當時亦言其才堪大用”
言至於此後,李昭德卻不再接著說下去,而是面相武則天道:“魏王適才有一言倒是不差,淮南重地,又值非常之時,非重臣不足以鎮之,臣以為與其別選他人來回遷延,不如詔令楚州司馬張柬之就近接任,若用其人,風波立平”
淮南魚米之鄉,同時又有產鹽及海港之利,這樣的地方武承嗣又怎肯拱手讓予李黨?李昭德剛一說完,他當即出言反對,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在這瑤光殿中爭執起來。;
沒有那些下臣們在場,又涉及到重大利益之爭時,這些相公們也就不顧忌什麼宰相風度,爭執的不可開交。
“夠了”武則天的聲音一如平常,卻讓兩人很快停止了爭執,“先著淮南道觀察使衙門內循例遞補,且待平定了此事後再議”
那遞補之人是個不結黨的,武承嗣對此結果恨之無極,李昭德卻並不惱怒,雖然他的舉薦沒被採納,卻也斷了武承嗣一條重要的財源,更挫了他的聲勢,無論怎麼看這都是個不壞的結果。
既已決定處斷武嘉順與李明玉後,平息江南的這場風波也就不難了。如今更受關注的反而是人事的變動,觀察使已定就該說到揚州刺史了。
若是普通州府的刺史,實在上不到這個層面,但揚州畢竟不是普通州府。武承嗣一挫之後正欲鼓勇再進,好歹將這天下第一富庶州府攬入囊中時,此前一直不曾有所舉動的崔元綜卻先一步開口了。
“此次李明玉處置失當,正該重處。然清音文社一舉將江南士林菁華收入囊中,規模太大,對地方的影響力也太大,若任其存之並壯大,實非朝廷之福,此次風波可為明證。另有其羽翼弘文印社更是如此,臣固以為當將其收入官府,著有司統管”
去年八老進京時武承嗣不顧首輔體面,每日親往驛館探問,此後更多次向四世家示好,其目的不言自明。但他一番忙活卻是毫無結果,這些日子正是見著崔元綜就心煩的時候,今天又碰上受李明玉牽累而丟了淮南道的煩心事,正心中惱怒的他再看到崔元綜搶在他前頭說話,一股邪火再也壓不住。
“言重了吧!某也看了清音文社的曉諭告示,既不涉時政,亦不涉及朝廷,只是要求變革詩風罷了,若是連這樣一個文社都容不下,天下人該怎麼看陛下,又該怎麼看政事堂,國朝從無封禁文社的先例,崔相未免太小家子氣了些”
言說至此,武承嗣眼珠一轉,“對了,若說文社,某倒是想起來你崔盧李鄭四家不也有一個正心文社?據聞江北士林皆以能入此文社為榮,若是四世家不這麼自矜身份,門開的大些,正心文社斷不會比清音文社來的小。若是清音文社容不得,那正心文社又當如何?至於弘文印社,天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