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2部分

拾了。

盤坐在中央,鄭元卿身上沒有絲毫氣機,文弱的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到,但他起身,望向端坐在中央大殿前支援他的秦王,行了一禮:“元卿定不負陛下厚望!”

“喝”

鄭元卿一聲巨喝,身上氣機徹底爆發,有無上血氣在聲音中匯聚,又有渾厚的書卷之氣夾雜,衝擊這雷光。

“轟隆隆”

天上雷霆落下,將鄭元卿整個都包裹在其中,恐怖的威壓連秦九世都是色變,這遠遠雷劫的威力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第一道就是如龍一般的雷霆落下。

“至聖劫!真的渡至聖劫!”秦王微微驚訝,即使他知道鄭元卿有至聖之資,卻想不到這次真的渡的是至聖劫難。

鄭元卿與他相見之時,不過才半聖,那時候鄭元卿孤身周遊七國,傳播學術,而最後來的,才是秦國,世人皆對秦國抱著恐懼之心,尤其是以儒家為首的文人們,對秦國敵意之深幾乎不可化解,即使秦國國策中有尊聖賢,崇武德,內聖外王,可世人皆認為秦國殘暴,連年捲動戰爭,導致生靈塗炭。

這一切似乎都如此理所應當,所以大秦王朝,從立國嚴法,雖有一句尊聖賢,卻無一文人敢為大秦王朝效力。

大秦王朝以法立國,殺人著死,偷盜者斷手,無人敢行兇作惡,卻是人心惶惶,向來只有武堂而無文堂,所以百姓歷來以從軍為榮,即使大秦王朝最高的武侯,甚至大字不識一籮筐,可軍紀軍陣卻一點也不滯後。

二十年前,半聖周遊列國,論百家學術,傳播聖人之道,儒家等九家請半聖入堂,卻被半聖斷然拒絕,只道:“讀聖人書,教天下禮,不上高堂,不尊規矩!”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只是鄭元卿看不慣儒家的高高在上,似乎講學只能是在那乾淨禮儀的高堂之上,而並非是在市井之中。

所以他說教道理,絕不上高堂,更不尊你儒家規矩,於是遭到儒家為首的中土九家排擠,曾被人唾棄,身為至聖在被人罵成市井盲流,甚至被盲流口水相汙,他卻只是笑笑不語。

周遊七國,無人敢學他的道理,無人敢學他的學術,似乎他就邪魔,而並非半聖。

而後鄭元卿毅然走入世人皆認為是虎狼之國的大秦王朝,在大秦王朝秦王召見,可他依舊是照例拒絕,反而是置秦王聖旨不加理會,開始在秦王朝境內周遊,卻發現此國上至而立之年,小到三歲孩提,居然連字為何物都不知。

令他欣慰的是,秦國人並非與外界所傳如妖魔虎狼,甚至讓鄭元卿感覺到了一股淳樸的民風,在這裡善就是善,惡就是惡,行善著,天下人尊,行惡者,有法理誅,從無欺詐之事,更是崇尚武德。

從此鄭元卿依然在此生根,決定將老師所傳的聖人之學,全都交託於秦國,二十年裡,秦王曾下十道御旨,讓鄭元卿覲見,卻都被他一口否決,而二十年後大秦王朝不但崇尚武德,更知聖賢為何,武學厲喝下,往往伴隨的是郎朗書聲。

期間鄭元卿遭遇無數來自中土九家的攻擊,卻都被他以大神通渡過,隨著他的學生越來越多,大秦王朝文風開始與武風爭雄,為了避免了兩極分化,鄭元卿終於接受了秦王的御旨前往祖龍城。

當他看到中央大殿的內聖外王四字時,忽然他發現,他所做的一切都值了,似乎治國之道,莫過於內聖外王四字,內施仁術,外展王道,對自己的子民,展現仁義,對敵人露出血刃。

鄭元卿與秦九世一見如故,徹夜長談,數日不見早朝,出來第一件事,就是立下丞相一職,總領軍政,後鄭元卿不負眾望,立六部,輕刑責,真正的開始施展才華,整個大秦王朝空前強大,似乎除了沒有攻城掠地之外,其強盛遠超第一代秦王的所在時的盛世。

整個大秦王朝都知道有一位陛下,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