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才,若是能報效大明,為我朱家守住這萬里江山,本宮名聲受些損害,倒也算不屈了。”
“末將深受皇恩,自然是一死以報聖上和大明,這點請公主放心便是,此番去山東平叛,也定然奮力殺敵,不負聖恩!”宋慶口中應和,心中卻在琢磨,這公主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若不是自己穿越而來,知道前後走勢,也從內心深處沒想著效忠大明,只怕還真的要被感動得痛哭流涕,其實想想也確實如此,換做這時代任何一個受到當代禮教深重影響的將領,又是被皇帝看重嘉獎,又是公主出來私會,只為了讓你效忠大明,恐怕都會感動的無以復加,恨不能一死以報君恩吧?
朱徽媞顯然十分滿意,又隨意談了幾句,這才乘坐轎子離開,宋慶經了這麼一遭,自然也不好在外面停留,重新上馬回了營地,去各個營頭做最後一次檢查,隨即安排出徵大軍歇宿,等待明日早上的開拔。
大營不遠處,輿轎也在緩緩離去,秀寧心中雖說依然有些不滿,卻總算踏實了些,今日見過那個武夫,想來公主也會安心嫁給鞏永固了,她作為陪嫁侍女,自然也能進入鞏家,心情喜悅之餘,便想要和公主說些什麼,可還沒等她開口,便聽轎子內傳來一聲輕嘆,秀寧侍奉公主多年,自然知道這位的心思,沒來由的竟是心頭一突……
第 302 章 吳橋兵變
三更一萬字到,求呀嘛求月票!
公主如何想頭,宋慶自然不知道,他也不打算知道,看著眼前正在從營地裡面開出來的大軍,以及那一門門紅衣大炮,他就覺得心中格外踏實,也是格外喜悅,這一趟出兵平叛,因為神機營去了兩千多人,所以火器之類都帶了不少,這讓他非常滿意,等到打完了仗之後,只要花些銀子,估計就能夠將這些東西全部帶回徐州,往後他也就是有大炮的人了。
欣喜之餘,他開始打聽吳橋兵變的事情,雖說大概其的內容他知道,但這次畢竟是要去平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瞭解一下敵人的情況總歸是好事,省的到了地方還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
吳橋兵變和大淩河之戰一樣,都是明末的絕對大事件,也是徹底改變大明和後金對峙局面的事情,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兩者甚至是相結合的,正是因為大淩河那邊開打,關寧軍方面的增援並不見效,因此周圍的部隊都開始往大淩河方向集中,山東當地自然也是得到調令,讓他們往大淩河派兵,也就成為了這場兵變的起因,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能夠算是導火索。
提起吳橋兵變,首先就要說孫元化,之後袁崇煥和毛文龍等人也要算進來,這兵變不是單一行動,各方面關係非常深,並且非常廣泛,否則後來耿仲明和張燾不至於牽扯進來,甚至連尚可喜等東江系都有了小心思。
歸根結底。還是崇禎三年的時候袁崇煥殺了毛文龍,當時駐紮在皮島的毛文龍舊將譁變。當時剛剛成為登萊巡撫的孫元化接收了皮島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應元諸將,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
等到大淩河那邊開打,山東這邊派兵增援,孫元化就把孔有德和李九成等遼兵派了上去。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遇到了雨雪天氣不能前行,部隊給養不足,而且與當地的山東人屢有摩擦,縣人皆閉門罷市,根本不跟他們做生意,隊伍便困在此處。進不得退不得,火氣逐漸被激發起來,這算是發動兵變的原因之一。
隨後,孔有德部下有個士兵強取山東望族王象春家僕一雞,該丁被“穿箭遊營”,這是一種僅次於斬首示眾的軍法。士兵們感到受了侮辱;群起鬧事將王象春的家僕殺死;王象春當然更不幹了,要求孔有德查明真相,把鬧事的都給送出來。
王象春也是名人。而且是能進東林點將錄的大名人,號稱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