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則是見到孫紹已經扯開了話題就沒有繼續談論妹妹的事情,也是相應的回到了自己的思索之中。&ldo;整本書一共包括本紀十三篇,表九篇,志十二篇,列傳一百一十五篇,結語一篇,總計一百五十篇,從王莽時代一直到北方的統一以及孝獻皇帝的死亡為止,關於後漢從崛起到衰亡歷史,相對的比較於父親參與編纂的東觀漢記,還是要詳盡得多。也是迎了你的一些想法儘可能地包羅永珍爭取能跟太史公比肩,可惜我能力有限大家意見也不是那麼統一,想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啊。&rdo;孫紹笑道&ldo;史書究竟怎麼樣可不是寫出來就能完全斷定的,還需要時間的沉澱以及後人的評價。相信您的能力在這方面不會有多大的偏差,大家也是抱著善意來創作這些東西希望給我們的後人留下一筆精神財富的,至於是否達到了目的我們雖然不能斷定然而有了這樣的需求,就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不論結果如何但是至少我們為了民族奮鬥過,這就本身算作一種意義了。也許我們之中的很多人會被淡忘,但那是這種精神只要存在機會順著我們的後人之中流傳下去永垂不朽,也就會一直滋養著民族的後人,定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rdo;
孫紹又問道&ldo;對了師叔,關於書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避諱問題,您是怎麼決定的?&rdo;&ldo;這個關於避諱的問題,對於兩位先帝,一開始是空白留著,然後用的是剛剛擬定的尊號,至於你的名字倒是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避諱,只能稱呼官號之類的東西來代替了&iddot;&iddot;&iddot;&iddot;&rdo;孫紹擺了擺手,&ldo;其實不用這樣的避諱了,我其實在生活之中都是經常性的觸犯這些東西,要知道祖父和父親的名諱實在是太過平常,隨便就能用到,如果僅僅是出於對於我的尊敬就把這些東西統統禁止的話,等同於違背了造字便利大家的初始目的。所以我的想法是不再避諱從這個地方開始,退一步說避諱只針對活人,已經去世的人解除這些東西或者僅限對於對待自己的長輩,也是可以的。雖然說對一個人直呼其名有些不太恭敬,但是關於史書上的東西,真實性還是要保證第一位的,不應該讓後人去花時間來考證這些在他們看起來有些無聊的問題。我的王朝覆滅之後將不會有人去考慮我的避諱的問題,反而會覺得這時間麻煩的事情。尊敬最重要的就是發自內心,一定的形式雖然是有必要的但是沒有必要把這些東西凌駕於正常的生活之上。&rdo;
孫紹說著也是不有的覺得有些好笑,畢竟眼前這位不就是受害者嗎?她的名字就是因為避諱被改了幾千年,然後用慣了都習慣於以訛傳訛的叫做文姬了,只是這樣的面容在蔡琰的眼中則是對於傳統的一種嘲弄,固然她也不是那種保守的人,舊式傳統給她帶來的麻煩遠遠大於受益,要說沒有懷疑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孫紹這種求心式的道德理念想要被人接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ldo;這些東西得跟大家商量一下才行,否則即便是您下命令也是沒用。傳統的力量可沒有您所想像的那麼脆弱,即便經歷災難一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哦,文倩這幾天似乎是累了所以每天都是定期的審閱存稿而不怎麼出來,她的居室就在原來的住所,您有時間先去看看她好了,我得跟大家討論一下您剛才說的話,就不打擾您的私事了。&rdo;
gt;
第五百一十七章 仁與禮,心與行
更新時間2013-8-29 12:09:15 字數:4027
蔡琰那種促狹的笑容讓他想起了不久之前在家中的時候蔡瑢的那種神態,不由得感嘆果然是一個父親生的性格總有些相似之處,共同生活了多年也是多少有些互相模仿的成分在內。當然雖然對於這樣的玩笑話不是那麼感冒,但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