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卡爾已經意識到,個人和社會是可以一致起來的,而且必須一致起來。他說,人們只有為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他還說,古羅馬的奧古斯都是應當受到尊敬的,因此同奧古斯都以前的時代相比較,奧古斯都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進步,包括文化的繁榮。因此,歷史將永遠懷念這樣的人。
中學畢業在即,全班同學幾乎都在談論選擇未來職業的問題。有的想當官,有的要經商,有的願做醫生,有的甘心獻身宗教,有的則以投筆從戎為理想。卡爾卻坦率地表達了自己選擇職業的看法是:不論什麼職業,任何時候也不能使其思想脫離具體行動,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能使其具體行動缺乏理智和思想。
卡爾把對職業選擇的看法,一直當成自己生活的基本準則,並準備把自己獻給崇高的事業。他說:&ldo;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的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rdo;
17歲的卡爾在《青年選擇職業的考慮》畢業論文中是這樣用他瀟灑而又濃重的筆墨結尾的:
&ldo;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任何沉重負擔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得到的將不是可憐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億萬人,我們的事業雖然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發揮作用,當我們離開人世之後,高尚的人們將在我們的骨灰上灑下熱淚。&rdo;
年輕的卡爾在中學時期就留下了如此鏗鏘的言辭,表現出他的思想才華和崇高志向。這志向雖然還不是具體的,但卻是真摯的、純樸的聲音;雖然還不能說明人類生活的發展和變化,但卻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追求和思索;雖然還沒有高深的哲理,但卻擺脫了個人天地而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他的理想就像黑夜裡的星光,雖然還不能照亮前進的道路,但卻給人以力量、以希望。正如他在一首詩歌中所說的:
假如有這麼一股
洶湧澎湃的波濤,
向前奔,不絕滔滔,
奔向那險灘隘道。
向著我和我的渴望猛撲過來,
想把我摧垮、壓倒,
後退‐‐這事兒我才不幹,
這字眼‐‐我連看都不看。
為了達到目的,
我願和風浪搏鬥
甚至烈火的威風,
也會被我制服。
即使和我一起戰鬥的人,
一個個全都犧牲;
即使他們全都意志消沉,
對付任何力量我還是能夠勝任!
第6章 大學生涯(1)
1835年10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摩塞爾河的汽笛聲早早地催醒了特利爾城的兩戶人家。一群人由西梅昂大街來到碼頭。
這是卡爾第一次遠離特利爾,遠離父母姊妹,遠離家鄉的親人。燕妮也來到送行人的中間,她一隻手搭在姐姐的肩上,一隻手久久地搖著,卡爾看到了她的眼睛裡發出的粼粼波光與河面的曙紅映照著,又映照卡爾漸漸移動的方向……
大帆艇沿摩塞爾河轉萊茵河的輪船順流而下,10月17日到達波恩。
波恩城不位元利爾大多少,這個城市的政治經濟生活受著這所大學的七百多名學生的支配。這所大學使得波恩成為普魯士萊茵省的精神生活中心。
卡爾遵從父親的願望讀了法律系。
卡爾剛進校就表現出渴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