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知道她想表達的意思,心裡也隱約對她多了一分同情,於是該做的都做了後、劉氏終於下定決心說出了心裡的決定:“那好,既然你能答應我嫁到我們楊家後規規矩矩的,那我便同意你嫁進門來!”
“日後你成了我楊家的媳婦兒,只要你不做出有辱我楊家門第之事、好好的和小三把小日子過好,那你為人處世潑辣也好自私也罷、這些我都能包容,我只要求你要好好的待我們家小三,絕不能傷他的心。”
劉氏的話讓林三娘先是一臉驚訝,隨即當下喜極而泣,含著淚光、一臉感動的說道:“劉嬸子的話三娘都記下了,三娘一定不會辜負楊三哥對我的那片情意。”
“呵,很快你就該改口、不能喊我‘劉嬸子’了。”
既然決定接納林三娘了、劉氏也對她和顏悅色起來,打趣了她幾句後就拉著她出了裡屋來到堂屋,一出門就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楊三郎,楊三郎聽了後當下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只跪下來給劉氏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
而只要劉氏鬆口,楊家的其他人也就不會再反對楊三郎娶林三娘了,倒是方氏知道後鬧騰了一陣,一個勁的說方五娘比林三娘好、想著各種各樣的法子勸劉氏改變心意。
而劉氏也不揭穿方氏的那份用心、只把事都推到楊三郎身上去,讓方氏有本事去說服楊三郎改變心意。這方氏還真是急紅了眼、真的到楊三郎跟前去說道了,而方氏竟在楊三郎跟前說他的心上人林三孃的壞話,楊三郎沒揍她一頓就不錯了、哪還可能會被方氏說得改變心意?
而楊家很快就著手籌備起楊三郎的親事來,方氏見木已成舟只能怏怏的住了嘴、把氣撒到了方五娘身上,先是罵她沒林三娘那樣的本事、先下手為強的把楊三郎勾住,隨後方氏只隨意拿了點物事塞給方五娘、就打發方五娘回去了,竟連送都沒送、讓方五娘一人回隔壁村的方家。
這方五娘此次可是第一次出門、加上膽子又小,因此被方氏半請半趕的推出楊家大門後,就只能無錯的站在門外掉眼淚。最終還是楊二郎見了於心不忍,瞞著方氏偷偷的陪方五娘回家,方五娘有了楊二郎的護送才能平安的回到自個兒家裡。
這楊三郎和林三娘都是地地道道的小岞村村民,因此這一次楊三郎成親的規矩都是按照小岞村當地的風俗來辦,也就是每一個步驟都是按照閩南惠安一帶成親的習俗。
這些習俗和楊大郎先前娶妻的風俗習慣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楊大郎娶的李二孃是城裡的小娘子、許多規矩都是按照城裡的規矩來辦,所以楊三郎娶妻算是魚兒第一次見識到閩南一帶的鄉村娶妻的各種風俗習慣。
………
感謝“指尖舞蹈”親親的打賞~感謝所有打賞過小云的親親們~
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風俗
而這親事前面階段的籌備倒是同楊大郎娶親時相差無幾,走完三書六禮等規矩後,楊三郎才能在一早定下的吉日、正式將林三娘迎娶進門。
這些迎親的規矩禮儀,無非就是大紅花轎、吹吹打打、放鞭炮,和魚兒前世在電視上看的相差無幾,就連拜天地那些禮儀到讓魚兒覺得眼熟。唯一讓魚兒覺得不同和新奇感的、就只有“引路雞”和“帶尾蔗”這兩個閩南特有的婚嫁習俗了。
話說這魚兒纏著劉氏聊了好一會兒,才得知這“引路雞”和“帶尾蔗”在惠安一帶十分有名、隨便逮個人問都知道,也算是閩南比較有趣的婚嫁習俗之一了,這兩個習俗也寄寓了人們對新婚夫婦婚後生活能幸福美滿的祝福。
魚兒初一聽到這個習俗,還以為是楊三郎迎娶林三娘那一日,需要找只大紅的公雞在花轎前頭領路呢!真到那一日還熱心的找了劉氏商量,說要如何才能好好的讓公雞專心引路、不撲騰著翅膀四下亂跑,魚兒甚至已經想出了灑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