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部分

為核心,包括各類雜貨、日用品和飲食攤檔——和國內農貿市場如出一轍,加以類比似乎也並無不可。

讓我們以大溫規模最大的“農貿市場”之一列治文公眾市場為例,來個“解剖麻雀”,一窺加拿大“農貿市場”的堂奧。

從外面看,市場建築整潔氣派,門口放了些書包欄,堆放著各類報刊雜誌,這些都是免費贈閱的,可以隨便取閱。市場內有樓上下兩層,有自動扶梯相連。

樓下中央是菜場,也錯落點綴著幾家藥材鋪、雜貨鋪、縫紉檔、小服裝攤、點心鋪、沖印店等,外圍則是一圈比較像樣的封閉式鋪位,其中有商店,如酒店(加拿大除酒店外商場、超市都不得賣酒)、五金店、書店、香燭店、保健用品商店,也有保險公司營業部、旅行社的辦公室。

菜場乍看起來和國內農貿市場差不多,開放式的菜臺貨架簡直似曾相識。其實箇中差別還是很大的:這裡並不像國內一檔一攤,每個菜臺就有一個小販,而是由3家“菜檔”分別經營十幾個菜臺、貨架,每個菜檔只設一處收銀,顧客自行選好蔬菜水果後統一到收銀處過磅付款。魚檔、肉檔情況大體彷彿,只是跟國內相似度更大些,要說不同,那便是沒有活畜活禽,因為不允許,國內農貿市場現殺活雞活鴨的血腥場面自然更看不到了。

二樓大體分成兩個區,其中三分之一是辦公室和商店,有醫療所、牙醫診所、眼鏡店、音像專賣店等等,另三分之二則是美食中心,一圈各色食肆,中心是各食肆共用的桌椅,形式頗似國內某些大商場內的美食世界。

整個市場由私人所有,設辦公室專門管理。雖然攤主們都說攤檔費並不低廉,但比起自己單租門面開店省得多;清潔方面,樓下主要由檔主自行負責,市場方面只打掃公共部分,樓上則相反,佔面積大半的用餐區由市場方打掃,檔主只負責清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市場衛生維持良好,菜檔甚至洗手間都相當乾淨,遠非國內滿地菜葉汙水的農貿市場可比。

大溫地區的“農貿市場”格局和管理和列治文公眾市場大同小異,只有細微的差別,如不同族裔聚居區,市場的美食中心所能找到的食檔差別很大,印度裔聚居區的市場裡隨處可見飛餅或咖哩食品,而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則能找到臺灣蛋仔面或西安小吃;此外,有些市場會把菜場搬到樓上和美食中心比鄰,而將商店、辦公室等統一佈置在樓下。

“農貿市場”不但是買菜購物的地方,還是資訊中心、活動中心。每個市場都佈置有專門的資訊欄,任何人只需將要張貼的資訊公告送到市場辦公室蓋個章,無需一分錢,就可將公告貼上去,因此這裡成了舊貨買賣、招工求職和各類招生、家教甚至演出資訊的集散地;這裡的美食中心一般場地寬闊,稍加整理就是很好的活動場地,許多社群活動,如大眾性的歌舞表演、棋類比賽等都會假此進行。

“農貿市場”的蔬菜水果和點心之類價錢要比超市、專賣店便宜,但“賣相”差些;服裝雜貨的價格和超市持平甚至略高,但有的可以討價還價,如果您是個執著的人,也許可以拿到不錯的價碼;肉類價格則明顯高於超市,賣相更差;市場的各類商店價格與超市比有高有低,而美食中心則絕對價廉物美,而且都標的實價,無需另外加稅。

“農貿市場”裡見不到國內常見的收稅或食品質量檢驗人員:這些都是要由檔主們自己去有關部門申報的,沒人上門服務(不過市場裡通常都能找到專門代客報稅的會計事務所),由於對違規者罰款嚴厲,因此敢於以身試險者並不多。

如今年輕人普遍習慣開車一次購買一週的副食,超市成為他們普遍的選擇,“農貿市場”的菜市則主要為老年人所青睞,但加拿大是老齡化社會,絕對數量可觀的老人群體,讓這些市場不愁門庭冷落,更何況,活動天地、美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