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直沒有音訊,他心裡也七上八下的。
如今他們國內的許多企業,都紛紛開始撤退,大冢株式會社也慌了神,急著尋找下家。
他們也和當地政府進行過洽談,可是政府方面哪有能力接手?
至於個人,能有這種實力的,眼下自然是少之又少。
就算有,人家也不需要這種加工中成藥的廠子,更傾向於西醫模式的現代化製藥廠。
在這種情況下,大冢幾乎就把劉青山當成了救命稻草一般,如何不喜?
於是他連忙快步上前,深鞠一躬:
“劉先生,想不到是您,未能遠迎,失禮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劉青山也熱情地上前握手寒暄:“大冢先生太客氣了。”
隨即劉青山又把呂教授和王工等人介紹一番,大冢同樣都是深深鞠躬,搞得大家都很不習慣。
在大冢等人的引導下,進了製藥廠,不得不承認,廠子的整體佈局和規劃,都十分整齊。
包括綠化在內,一瞧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美化,行走期間,大夥都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尤其是這月份,正是草木生長的旺季,造型美觀的花壇裡,百花爭豔,蜂蝶成群,就跟花園兒似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還真是令人心情愉悅啊。”劉工嘴裡也不由感嘆起來。
說完之後,這才反應過來,覺得自己有些失言。
在劉工想來:他們到這裡,就應該挑毛病,橫挑鼻子豎挑眼才對,自己怎麼還誇起來了呢?
挑出來的毛病越多,到時候才越好砍價。
要是把這廠子誇上天,那價格不也得上天嗎?
想到這些,劉工心中不由得暗暗懊悔。
劉青山卻並不在乎這些,也跟著附和道:“外資企業,在這方面,確實要強於我們國內的工廠企業,這一點值得學習。”
外資企業,制度為先;目前的國企,則依舊是人情社會。
這兩種情況,只能說是各有優劣,劉青山想要做的,就是在這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
制度肯定要規範,但是也不能徹底摒棄人情,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
劉工這才稍稍心安,他也意識到,這位劉總的格局,遠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
劉工也不由得怦然心動,他當然能瞧出來劉青山的招攬之意,能在這樣的大工廠主持工作,好像真的很不錯。
前面是一座四層樓,看樣子應該是廠裡的辦公區,大冢就殷勤地邀請大家上樓。
從這家制藥廠籌建開始,大冢就全程參與,所以自認為對華夏社會還是比較瞭解的。
“還是先去車間吧。”劉青山可沒興趣在辦公室裡喝茶聊天。
大冢自然是連連點頭,對於劉青山這種務實的精神,他也有點意外。
於是大家就一個車間一個車間地走過去,從原料車間,到生產車間,再到儲存車間,一路轉下去,一上午時間就過去了。
車間裡的各種裝置,都還是八成新。
雖然沒有開工,但是車間裡卻絲毫沒有雜亂之感,一切都整整齊齊,看上去,隨時就可以復工復產。
幾套流水線也都比較先進,劉青山甚至還看到一套灌裝膠囊的流水線,這個在目前的國內來說,還並不多見。
“這種塑封的丸藥很方便嘛。”在一套生產線旁邊,呂教授也忍不住讚歎起來。
目前國內的丸藥包裝,還用圓柱形的小紙筒,將近一寸高,外面蠟封,中間能擰開,藥丸子裝在裡面。
無論是生產還是服用,都不怎麼方便。
要是密封不好的話,還會影響藥效。
而眼前這套裝置,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