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14

親王家的人下不去手嗎?

更何況,吳家的人全都支援吳三桂,寧死不改,但安親王的子嗣卻是各有心思。

若是康熙現在讓他們出一個人取代安親王掌兵,怕是他們能親手將安親王給綁回來。

所以,安親王不敢。

這個道理算是很淺顯的,康熙知道胤礽肯定懂,但後面那句,他卻覺得有點意思:“說說看,為何敢也沒用?”

胤礽不喜歡考試,於是翻了個小白眼:“八旗又不是安親王的私兵,他說反人家就聽他的嗎?”

八旗這種兵制,認的可不是主帥,而是各自的旗主。

以前大清入關的時候,旗主為了爭功不聽主帥調遣之事多著呢,康熙都不敢說能叫所有八旗將士聽命,更何況是安親王?

如今不過是利益相同,他們才肯跟著安親王幹,若是安親王胡來影響了他們的利益,自行臨陣換將之類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這些八旗舊部思想落後,還惦記著像入關前那般瓜分利益,自私自利完全不顧全大局,早就該好好收拾收拾了,只不過如今三藩未平,朕難免要顧忌一二,”

康熙繼續碎碎念,“等著吧,朕要看看他們能拖到幾時,等三藩平定之後,朕定要將兵權徹底收歸,決不能叫八旗陋習影響了大清!”

……

在經歷了數次實驗之後,地窨子教學班終於圓滿畢業。

胤礽令他們分成四組,於京郊四方組織災民在工部劃定的區域內自己動手修建地窨子,用來過冬。

一開始,災民們的積極性並不高。

一來地窨子對於他們來說十分陌生,這種將自己埋半截的房子,怎麼看都覺得不吉利;

二來,災民們都知道朝廷會賑災,並且已經開始著手給他們重建房子了,所以他們大多都只想等著,並不想再費力氣去自己動手。

對此,胤礽並不讓人催促逼迫,而是叫教學班的學生們先當眾建好幾個地窨子,並且任由好奇的災民圍觀。

他們這些或貴胄子弟或清高學子們當眾幹活也算是新鮮,總有那麼幾個無所事事的災民或是覺得有趣,或是想要討好,過來跟著一起忙活。

不管他們是什麼目的,只要願意幹,學生們就願意教。

幾日之後,地窨子便建成了。

大多數災民看到那一個個低矮的小屋頂,都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寧願窩在四處漏風的棚子裡待著。

學生們也不催,只是言明,誰家挖的地窨子誰家住,除非主人同意,旁人不能侵佔。

而他們自己挖的那幾個,若是有老弱病幼,沒有家人照顧的,可以優先入住。

旁人或許還忌諱,但幾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卻並不在意是不是“墳”,他們覺得,能有個坑埋了自己,不至於曝屍荒野也是好的。

於是他們便成了地窨子的第一批住戶。

這一住進去,才發現裡面比想象中的更加寬敞,漏在地面上的門窗也足夠通風,並不會憋悶,只是光線暗了些,不過這些老人也不在意這個。

棚子裡的那些災民都嘲笑老人們自己進了“墳”,然而一場秋雨突至,狂風捲起漫天落葉,帶來了刺骨的寒涼,也終於叫災民們意識到冬天不遠了。

木頭搭的臨時棚子完全擋不住風,多少災民大半夜的被凍醒,在漏雨的棚子裡瑟瑟發抖。

先前跟著挖地窨子的漢子們心疼家裡的幼崽,一咬牙,抱著孩子衝出棚子,送進了自己挖的地窨子。

地窨子裡尚未燒火,但因為特殊的結構,寒風完全無法進入,一進去,迎面便是一股暖意。

點上油燈後,地窨子裡明亮了起來,孩子不冷了,開心的歡呼,在裡面上躥下跳不停,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