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90

,而是叫察岱自己來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再由他來教。

等字認全了,讀順了,他再給他解釋其中的意思,之後叫他自己抄寫,背下來。

張廷玉的進度最快,認字不必說,練字也已經養成了好習慣,他只要每日給他講解一段《中庸》一段《禮記》,他自己便知道要如何理解背誦,簡直完全不用他操心。

至於胤礽,王掞倒是頗為頭疼。

太子殿下論背書,著實是不怎麼行,就連三字經後面都背不全,但若論釋義,不但思路清晰,甚至有的觀點獨特到連他都覺得頗受啟發。

若說張廷玉的天人之姿還有跡可循,這太子爺就真的是叫人莫測了。

分明尚未讀過的書,怎麼跟著聽一遍釋義之後,就能有自己的見解呢?

太子才五歲啊!

難道這就是真龍血脈的威力嗎?

胤礽不知道王掞已經在心裡將他給神化了,其實他的這種“獨特”的看法,就是古今思維的碰撞導致的。

在接受了數年封建思想的教育後,如今的胤礽不再是那個清澈到天真的大學生,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難免會帶入統治者的思維。

但他又不像是康熙以及宗室那般有那麼強的階級觀念,現代教育和三觀依舊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在別人眼中,他會有一種近乎悲天憫人的氣質。

現在的胤礽,就是一個古今矛盾的集合體,其實他尚未找到其中的平衡所在,所以思維會十分跳脫,隨時都會有不同的見解。

王掞真的很為難。

面對這麼有自己想法的太子,他不敢一直向他灌輸自己的想法,他怕自己的想法狹隘庸俗,抹殺了太子與眾不同的天性。

若這位天生的未來帝王被他給教歪了,那他可真就是萬死難辭其咎了。

王掞糾結許久,終於敲開了隔壁張英的門。

張英正盯著胤褆寫大字,錯一筆就叫他重新寫,胤褆已經在崩潰的邊緣,十分想撂挑子不幹的時候,張英被王掞給請了出去,才叫又一次的罷課鬧劇沒有上演。

王掞知道張英是胤礽的啟蒙師傅,故而想要探問一下,張英到底是如何教導太子的。

張英聽罷後笑道:“藻儒兄著相了。你只管講你的,太子自有他自己的想法,宮裡這麼多經筵講官,難不成人人都能想明白皇上的意思?”

“你我任教於皇室,只管將所思所想不偏頗不遮掩的講清楚,至於對錯——從古至今,思想流派如恆河沙數,各有不同,又何談誰對誰錯呢?”

張英這話翻譯過來就是:皇上叫你講課你就好好講課,不要遮遮掩掩的動歪腦筋,至於你的想法用來教太子合不合適,那該由皇上來決斷,若是不行,早就叫你滾蛋了。

王掞細品了一下,大致懂了,又問道:“那依敦復兄的意思,我該從何處講起呢?”

他是沒膽子壓著太子讀一百遍抄一百遍背一百遍,像尋常學生那般從頭學起,但若要講意,又拿不準太子的進度,不知該從何處下手。

張英問道:“皇上可交代了讓你教什麼?”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