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320

勸他將此事交給胤褆自己來處置。

胤礽比任何人都更瞭解自己哥哥,胤褆看似胡鬧的行為,其實並非真要羞辱那伴讀,而是當真覺得其中另有隱情。

胤褆這人看著沒心沒肺,似乎對自己的伴讀並不在意,但胤礽卻知道他這些日子偷偷問過多少太醫,翻過多少醫書,在發現問題將那伴讀帶回宮中之後,又暗中去看過他多少回。

畢竟是從小一起長起來的,又怎麼可能真的沒有一點感情?

胤褆不願意承認,但那伴讀在宮裡的一應事務皆是胤褆親自安排的,吃穿用度全都周全,還派了小太監日夜守著他,陪他玩,也不許任何人欺負他。

如今雖然查出了那伴讀家人撒了謊,但前後兩次都是傷在頭上,到底是哪一處傷造成了如今的情況,其實並不能下定論。

而伴讀如今形同稚童已成事實,便是終身需要有人照顧,若將他的家人盡數流放,那這伴讀又該何去何從?

即便是胤褆肯給他安排宅院,安排伺候的人手,但總歸比不得家人周到。

康熙將此事交給胤褆之後,胤褆糾結了許久,最後還是將那家人給放了。

本來要許的爵位康熙是肯定不會給了,但胤褆將人送回家的時候言明那伴讀今後的一應用度都由他來出,只要他的家人好生照顧他便行。

前後兩次登門,相隔也不過十數日,但胤褆卻像是突然間長大了許多,雖明知那伴讀家裡人不算良善之輩,卻還是收斂了脾氣,好聲好氣的與他們說清楚,為的只是他們能真正善待他的伴讀。

此事終了之後,惠妃透過康熙給胤礽送了一份很厚重的謝禮,因為她覺得,自家那從小就不靠譜的兒子如今能心中多一份善念,多虧了胤礽的潛移默化。

胤礽忍不住替他哥哥辯解幾句,沒想到康熙也是這麼想的。

“胤褆在你面前自然是什麼都好的,多少背後的事你看不到,”

康熙如是說道,“他剛回宮那會兒,性子驕縱跋扈,那幾年不知道換了多少奴才,便是跟他額娘也敢甩臉子,不說旁的,他跟張英鬥智鬥勇那會兒,你還不知道嗎?這幾年他瞧著你的為人處世,也漸漸收斂了脾氣,你對伴讀們友善,他也學著對他們好些,不然放在前幾年,他會在乎那伴讀的死活?”

生在皇家,自小便習慣了高人一等,別說是皇阿哥,便是尋常宗室子弟,也有很多不拿奴才當人的。

胤褆小時候從來不在乎身邊的奴才們,不順心就打罰,不喜歡就換人,反正有的是奴才削尖了腦袋想要伺候他。

他剛進上書房的時候,覺得伴讀們也只是身份稍微高一點的奴才,雖然不能隨意更換,但也從不覺得該重視。

在他眼裡,這些伴讀都是想扒著他往上爬的,自然就該乖乖聽他的話,稍微不馴的,他就會故意犯錯讓師傅罰他們,直到他們被打怕了不敢進宮,或是被打服。

一直到胤礽也來了上書房,有了伴讀,他看著胤礽跟伴讀們日常相處的情形,才慢慢學著改變態度,對伴讀們寬容了許多。

若非如此,惠妃孃家那個伴讀也不會敢到他面前說那些混賬話。

其實說起來,胤礽才是那個與眾不同的人。

自小康熙就說他生性純善,這並不誇張,而是真的覺得自家崽子過於善良了。

明明自小便是最尊貴的身份,卻偏偏從不曾輕視任何人,即便是對身邊的奴才們亦是如此。

康熙看著胤礽這麼多年,從沒見過他對任何人胡亂發過脾氣,有什麼覺得不對的也只是平和的指出來,若奴才們犯了錯,便叫他們按規矩去領罰,不會妄動私刑。

他一度覺得自己將兒子給養得過於純良,甚至希望兒子能變得心狠手辣些,所以才會將兒子帶上戰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