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子藥膳色香味俱全,叫本來聽到藥字就往後縮的太皇太后吃得很舒坦。
這位廚子便被留下來專門調理太皇太后的身子,太皇太后胃口好了,精神也就跟著好了起來,叫康熙和胤礽稍微放下了心。
過了年後,朝中的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上,而胤礽卻拒絕了康熙提出的讓他提前上朝聽政的提議,回到乾安宮中,安心讀書。
一路南巡,他看到了這個世界百姓真正的生活,也更加明白自己尚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
在江寧的時候,他對那些約定俗成的守貞堂想不出更好的處置方法,在杭州的時候,他更是茫然不覺康熙清掃官場的安排;
在福建的時候,雖然康熙將臺灣的事都交給他來處置,但其實他能給出的決定少之又少,看似做的不錯,但其實背後有太多康熙的暗中扶持,遠非他的功勞。
他知道康熙這麼做是想鼓勵他,希望他能勇敢去做,但他卻愈發覺得,在沒有弄明白事情的本質之前,他做的一切決定,都是不負責任的。
故而回到宮裡後,他決定不去好高騖遠,而是專心求學,打好基礎。
他希望等他真正上朝聽政的那一日,面對大臣們的奏請,他能知其真正用意,也能因時因地制宜,給出言之有物的決策。
然而這並不簡單。
大清地大物博,身為一個掌權者需要學習瞭解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胤礽每天都在學新的東西,然而每天也都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好多好多。
乾安宮中開始挑燈夜讀,日復一日。
這是胤礽自己的決定,他自然要全力以赴,但這般閉門讀書的舉動在他人眼中,卻是另外一種訊號——
太子日漸成長,皇上似乎對他不像是以前那般縱容,而是多了幾分忌憚。
所以才會在太子明明已經表現出了治國的才能後,卻不許他聽政,這無疑是皇上壓制太子的鐵證。
對於這口大黑鍋,康熙背得莫名其妙,卻又不想解釋。
他對他家太子如何,什麼時候輪到奴才們來評頭論足了?
他兒子想讀書就讀書,想參政就參政,難不成還要徵求他們的同意?
而胤礽對於這樣的傳言和眾人對他日漸謹慎的態度,卻只是一笑置之。
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若是當真到了歷史上廢太子的那一日,這些人還不得上門罵他幾句才過癮?
不管他們是多思多慮想要保全自己也好,利慾薰心只想攀高枝也罷,如今他們既然選擇遠離乾安宮,將來再想踏入乾安宮的大門,就沒那麼容易了。
對,他就是小心眼,愛記仇。
胤礽討厭朝中這種拉幫結派總想著占上從龍之功的大臣,歷史上九子奪嫡鬧成那般慘狀,多半也是為這些人挑唆所致。
否則他的兄弟們都這麼可愛,怎麼就至於手足相殘至不死不休的局面?
特別是他家小四,簡直乖的沒邊兒,根本不可能是什麼冷麵王,明明就是小暖男!
胤礽接過胤禛親手扒好的橘子,塞進嘴裡,眯著眼睛笑道:“小四扒的橘子就是甜!”
胤禛開心的笑了,乖乖洗乾淨小手,學著胤礽的模樣坐在桌前,拿出胤礽親手給他畫的畫冊,陪著胤礽一起看書。
自從佟佳皇貴妃嚐到了將兒子送給太子帶的妙處後,便經常叫胤禛往乾安宮來玩,胤礽為此特意給胤禛安排了兩個機靈的小太監伺候著,其中一個名字叫蘇培盛,若是他沒記錯,就該是胤禛的太監。
不過蘇培盛如今也沒多大,當不上什麼大用,但至少有眼力見,知道將胤禛的東西都收放好,總比胤禛之前那兩個不懂事的太監好用些。
胤禛很喜歡他的太子哥哥,所以也很喜歡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