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讀書,就只是為了入仕呢?二位,請問你們手下的人,越會背四書五經的,越好使喚了嗎?&rdo;
工部右丞失笑道:&ldo;宋先生,我工部與吏部禮部等可不同,沒有那麼多文章好寫的。倒是要畫圖紙,更需要一些有經驗,有想法的手藝人。&rdo;
科考又不考水利,也不考機關術。
王義廷:&ldo;戶部也是要看人的。對人打交道,或是對帳冊打交道。&rdo;
那些官宦子弟,哪會做帳對帳啊?他們恐怕有些人,連帳單都是沒有見過的。
工部右丞道:&ldo;都不是什麼難事,進了官署再慢慢學,慢慢教唄。&rdo;
宋問:&ldo;是了,天底下沒有那麼多文章好寫的。讀不好書,未必就做不好事。選賢舉能,所謂的賢能,應當能做得好事的人。我可以叫它,專業對口。&rdo;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大致明白宋問的意思。
其實對於這些工藝技術類的人才,朝廷確實是比較缺乏的。所謂高手在民間,有些人哪怕大字不識,但是對機關和水利,卻頗有造詣。
可是,&ldo;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rdo;大多人求學念書,為的不過就是一朝俸祿而已。他們甚至不知道,將來要做的事究竟是什麼,這樣確實是不好的。
宋問說:&ldo;我希望讓那些學子,縱然考不上科舉,也能找到別的出路。念書應該是這個好處才對。唸了書,開闊了眼界,才有了更多的選擇。才有機會明白,自己喜歡做什麼,合適做什麼。而不是反而將自己框死在入仕這一條路上。&rdo;
工部右丞想了想,拍手道:&ldo;好。你若是真決心要開,我工部也可以派人過去,給你們講講水利,土木。&rdo;
王義廷說:&ldo;若是需要,戶部如今倒是可以抽出兩個人來。&rdo;
第147章 何事可做
學是要辦的, 問題是怎麼辦。
宋問如今在京城的&ul;名號,已是家喻戶曉。這樣一份宣傳號召的單子一出來, 反響極大。關注的人倒是不少, 只可惜響應的人卻不多。
其實大多數的手藝, 最大的技巧,還是經驗和苦練。除了戲法,口技一類, 有獨特技藝的, 或許不願意傳授。其他的人才,過來試試手,叫大家長長見識,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或許是扯不開面子, 也或許是有所疑慮,沒人敢先試水。畢竟宋問最先放出的一批師資名單, 都是戶部和工部的人, 他們鬧不清這所謂的手藝人,有多高的要求。
宋問就自己打聽到了人,然後一個個去忽悠。
宋問耐心的和他們分析利弊。
一是人脈。去茶樓的儒生中不乏富貴之輩, 且有六部官員前去授課。普通百姓平時要接觸到這些人,幾無可能。如此一來, 能說會道的,或者有真本事的,倒是可以讓別人刮目相看,爭個臉熟。
二是薪酬。不必再每日出去做營生, 茶樓如今的收益絕對是比他們平日裡高的。日子還可以過得輕鬆不少。
若是不願技藝外傳的,可以在茶樓講些基礎。在學生裡發現有天賦的學生,收做徒弟,再做傳授也可。
有名望,又有利益,沒理由忽悠不進來。
如此,茶樓歡迎的學生,就不止儒生了。
宋問將整個茶樓,劃分成大小不一的區位。按照來人進行排課,排座,再繼續公示宣傳。
於是第一所流動式職業大學正式出現。
如今圖個新鮮,不少人來看熱鬧。宋問這幾日就一直在這裡安排。
畢竟是茶樓,原本設計就不是為了講課。位置不多,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