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來說,今年的題出得並不簡單,時間也算不上充裕。這些都是剛剛結業的學生,年紀輕輕,閱歷疏淺,卻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實在是不應該啊。&rdo;
吏部尚書拿起來一看。刨去文采,扣題緊密,邏輯鮮明,該答的點,都答的完整了。的確是不錯的。算不上甲殼科,及第可取。
他偏頭想了想,奇怪道:&ldo;劉陽?這是誰?&rdo;
禮部侍郎:&ldo;哦,尚書可能不認識,這位是禮部郎中的小孫。太學今年的生徒。&rdo;
吏部尚書點頭:&ldo;未有聽聞。&rdo;
哪裡橫空出世的才子?
禮部侍郎點頭道:&ldo;墨經,雜文,都答得挺好。&rdo;
如果李洵與馮文述,是文采與實質俱在,那這位劉公子,就是宋問說的華麗了。
排比,對偶,典故,引用。仔細看一遍,就覺得有些雜亂。
若是真將考點一一羅列出來,那麼李與馮兩人,還比不上這位劉公子詳盡。
禮部侍郎就默默看著尚書。
見慣了文章。哪些是需要時間去琢磨的,那些是限定時間趕工的,一目瞭然。
&ldo;也未必吧,許是押題押中了。&rdo;吏部尚書斂起袖子道:&ldo;這還有大半的卷子未批,再看,再看。&rdo;
隨後五天時間裡,吏部尚書與禮部侍郎二人,將所有的卷子都過目了一遍。
一是雲深。雲深出色在答題結構特別,新穎,亮眼。這個他們一時摸不清楚,暫且不談。
二是國子監。國子監生徒歷來出色,今年尤勝。往年都是國子學的學子較為優秀,今年太學的學生,卻力壓國子學。
考官們寫了&ldo;通&rdo;的卷子,左右加在一起,都快上百份了。叫眾人不得不有些懷疑。
你說巧,巧一兩個人就罷,哪有巧了這麼多的?
只不過,禮部侍郎與吏部尚書懷疑的物件,與眾人有些不同而已。
吏部尚書將幾份卷子收起,暫時封冊,帶去上稟陛下。
唐贄近來心情愉悅。唐清遠與許君阮的親事已經定下,定親的聘禮送到將軍府,在長安城裡傳做一段美談。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舉國同慶。
子女成婚,他總算了卻一樁心事。這一來,身體也好轉不少。
正與唐清遠說話,問問他近幾日時局的看法,就聽內侍喊,吏部尚書求見。
唐贄拂袖一揮,宣他進諫。
唐贄笑道:&ldo;王尚書,卷子批得如何?今年的考生裡,有沒有可用之材?&rdo;
吏部尚書如實作答:&ldo;粗略批改,有近一百人。&rdo;
&ldo;有一百人?&rdo;唐贄微驚,皺眉道:&ldo;比往年多了一倍?&rdo;
吏部尚書抬起頭:&ldo;正是。&rdo;
隨後他便將事情大致相告。
唐贄伸手,接過他手裡的卷冊,翻開掃了幾眼。
前面幾張卷子,都是雲深學子的卷子,唐贄也沒細看,就覺得有些相似。怒而摔桌道:&ldo;這雲深書院真是好大的膽子!集體舞弊不成?&rdo;
唐清遠走過去,撿起卷冊看了幾眼。
吏部尚書抬頭道:&ldo;陛下,臣覺得雲深書院,未必舞弊。&rdo;
唐贄手撐在膝蓋上:&ldo;你還替他們開脫?不然,你說是誰?&rdo;
吏部尚書含糊其辭,推卸左右。只上請唐贄徹查此事。
毫無證據便張口誣陷,對方還是太學生徒,父輩為同朝官僚,他自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