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問瞪他:&ldo;走路當心點!&rdo;
他們已經到了茶樓的門口。站到屋簷下,收傘,抖了抖上面的水漬,然後擺到門邊。
李洵就站在門口,看見了方才的事情。急急問道:&ldo;先生方才與他說什麼?&rdo;
斜風將細雨卷進來,被打濕了,還是有些涼的。
宋問往裡走去,答道:&ldo;沒說什麼。&rdo;
李洵跟在她的身後走向茶桌:&ldo;先生何時認識他的。&rdo;
宋問疑惑道:&ldo;誰啊?你這麼在意。&rdo;
李洵一愣,而後道:&ldo;張兆旭張公子呀。&rdo;
這名字太過耳生,又有點耳熟。宋問回憶了片刻,才想起來。可不即使張曦雲的公子,張兆旭嗎?
她差點就能拿下這人的小命,不想兩位仇人之間,竟還互不相識。
&ldo;就他?&rdo;宋問回憶了一下那個人的臉,發現沒能殘留住他的五官,不禁笑道:&ldo;喲,他竟然不認識我?&rdo;
宋問最出風頭的一段時間,張兆旭都被他父親壓在府裡關禁閉來著。
李洵也是萬萬沒想到。他還以為方才是冤家路窄……也的確是冤家路窄。
李洵哭笑不得道:&ldo;這算什麼?&rdo;
宋問將桌上的茶杯翻正,擺在鄭重,示意他坐下,問道:&ldo;他來做什麼?&rdo;
李洵:&ldo;籌錢。&rdo;
宋問抿了口:&ldo;籌錢?&rdo;
李洵點頭:&ldo;朝廷缺錢。&rdo;
黃河水患泛濫之際,河南道刺史當機立斷,開倉放糧,救一時之急。然存糧不足,庫府空虛。待奏章送到朝廷的時候,他們已經再次斷糧了。
隨即,便出了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缺錢。
死傷人數不少,尚未處置。而倖存的人數更多,無所居住。
連綿大雨又露宿街頭,難民中風寒感染了一片。
饑荒,疾病,居所,救援遲緩。
大澇之後的種種問題盡數爆發,刺史也是有心力。
現如今,縣衙和府尹已無餘糧,官員自顧不暇,生怕災民情緒安撫不對,便集體暴動。
倒不是朝廷拖延決斷,而是真的無從下手。
大梁近年來修建運河,各處分撥款項,減免稅賦,施行利民之策,國庫確實空虛。誰也未料到這水患會忽然泛濫,畢竟前兩年的堤壩剛剛加固,預測該有十數年安穩。
朝廷得知後,已命臨近郡縣稍施救援。然災情太過嚴重,只是杯水車薪。
朝堂上各派爭論不休,難出結果。
缺錢,缺糧。
第155章 救災募捐
朝廷現狀如此窘迫, 張兆旭感情這是, 討好來了。
先前犯下大錯, 叫陛下難免記恨在心,於是此次趁家國危難, 出來替朝廷籌款。
倒是聰明, 打的好算盤。
宋問撓頭想了想:&ldo;他剛剛不是從我店裡出去的吧?&rdo;
李洵艱澀道:&ldo;……他就是。&rdo;
宋問輕笑:&ldo;喲,想要借我的花, 獻他的佛?&rdo;
李洵看著茶麵的熱氣, 問道:&ldo;先生您想怎麼辦?&rdo;
&ldo;沒用的,他的心思大家豈會不知?若是大家真不願意, 他還能逼迫別人不成?朝廷如今最怕什麼?還不是民怨?別是河南那邊